2001年9月11日,我进入成都中医药大学,其时正从乡村走入城市,不比现在传播发达,大学以前读书都极少,难免质朴而单纯。中医课难免会讲到不少历史上很牛叉的业内人土,唐代孙思藐,明代李时珍,三国的华佗,春秋的扁鹊,东汉的张仲景等大师名人,对他们精湛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很是景仰。
中医课堂上讲的最大的一句话是,不为良相即为良医。什么意思呢,厉害的中医师不仅能为人治病,还能为国家治病,也就是治理国家了。我当时最大的疑惑就是这究竟是一个弥天大牛呢,还是他们有秘笈能做到呢?
很快中医的基础理论课便讲到中医理论根源于易,而易更是了不得,“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就是所有天地万事万物变化之道都在易中,我不是中医师专业,于是兴趣又转移到易上。
在啃了好几本古本易学专著之后,倒是记住了一些概率,阴阳,五行,八字,看相,风水等等,越看越困惑了,这么多学说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都说自己是纯正的易,传承自某某大家。大学学易经历带来两个印象:一,易学很牛,能解决所有问题。二,这个东西太复杂很难用。还带来一个毛病,要指点江山,做很牛叉的事情
毕业后工作啦,药品和市场推广销售,不得不说当年十足书生意气,过于理想化,困难挫折是一个接一个,社会经历的缺乏是要交学费和补课的。多年以后我看毕业刚入行的朋友们,聊他们的努力与困惑,总会想起我刚入行的前几年类似的情景。越是困境的时候越会想到牛叉的易学,一是聊籍自我安慰,二会想到那些易学大家在这个场景会怎么做。
平常总会翻翻易学的书,什么易经杂说,八字风水,阳明心学之类。思考,实践,在具体场景面对具体问题,逐步有所得,乃至越来越多。偶尔看到一些诸如不要做低效的努力,做正确的事比正确的做事要重要的文章标题便很有感触,以易的角度看,这都是最基础的东西,从小就应该明白的道理竟要等到碰得头破血流后才能感悟。
12年前后与友人一起做道雅轩茶馆,做易经与风水的文化推广,与易学朋友们一起讨论心得,后面觉得微信与qq应该有个名字,初想取个泰哥(tiger),后面觉很否卦才是世间常态,“天地不交,否”,初心未变,便有了大否哥(dopigoo)这个名称。
今天,易学的已经成了思维与习惯。还有追求,不再盲目。仍有困难,不会迷茫。易就像是良师,又是挚友,在做选择的时候,总会和你平静的对话,指明一个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