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卑这两个字,可能大多数人心中或许或多少都存在,只是程度不同。今天要讲的自卑不是那种“别人有车开,我没有。别人有钱,我很穷”这种自卑。这样的心态其实就是不要去盲目地和别人对比,根据自己的情况量力而行。今天讲的是调节自卑对自己的影响,减少自卑感带给我们的痛苦,以及如何改变我们对自己的看法,和对他人的看法。
自卑的人有两种常见的心态。
1自我感觉差
2感觉别人认为自己不好
我们一个个来分析
1自我感觉差怎么办?
自卑的人擅长否定自己,也擅长通过揣测他人的看法来否定自己。因为他们对自己的评价很低,而对自己要求又很高。从对自己的不满,上升到感觉大家都对他不满。
先看什么是擅长否定自己,比如有一次我上台讲话,大部分的内容大家都觉得没什么问题。就是我自己紧张然后眼神不太敢看台下。于是我自己就忘记我表现好的地方,而关注到我表现得不好的地方,并且对自己展开批评“怎么那么笨,眼神干嘛老飘”。会因为一点小过错。或者说一些不可避免的犯错而把这个错误放大,不断地自我批评。有时候自我批评比外在的批评影响还要大,因为它会限制你的勇气,让你不敢犯错,不敢尝试。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有时候对自己有要求是进步的前提,但是上升到追求完美,期望一点都不犯错那是谁也做不到的,尤其在一个领域你没有完全熟悉的情况下。生活不是电影电视,每一个画面都经过筛选和处理才呈现出你认为的完美的模样。也不是美颜相机,呈现给别人的总是完美的一面。更多时候现实是你要接受些许的不完美才能有勇气前行。
比如你看到明星的演唱会,他们会有跑调的时候,不想唱片里那么完美,但人们刘要这种真实感。每个你看到的完美的电影镜头是导演喊了多少次“停,重新开始”后才呈现给你的。每张完美的相片背后,大多女生的皮肤都没有你在相片里看起来那么完美。所以完美有时候是个假象。
总结起来最常出现的自我感觉不好的三种状态:
1追求完美,犯错时会不断地抨击批评自己。比如对自己说为什么那么笨,为什么我那么差劲
2总盯着自己不好的地方,忽略自己优秀的地方。比如说我太内向了,身高太矮了,太穷了。
3认为自己不配,认为自己做不到。比如说,我不可能写出文章的,这个姑娘太漂亮了看不上我的。
我们一一来对应解决方案:
1犯错很正常,犯错我们需要反思然后改正。而不是去批评自己,也不是去批评他人,因为这解决问题都没有帮助,不断抨击自己只是让自己第二次受伤害而已。当那个想批评你的念头出现时,意识到它,不被这个念头带着走,而是感谢它,因为它让你意识到错误,但不让它继续纠缠你,因为你知道批评解决不了问题。
2一个人混的再差都会有自己的优点和特长,看到身上的闪光点,我们才能获得自信。建议拿个本子好好列出自己觉得自己身上还不错的地方,感到不自信常常拿出来看看,我经常这个方法。
3凡事不要自认为,你没做到是你没去尝试,是你尝试的次数太少了。我以前没想过敢上台讲话,不会写文章。自己练多了,自然而然原来的想法就没有了。
2感觉别人认为自己不好?
前面说的在意自己的看法,而这里我们要讲的是在乎他人的看法,很多时候自卑的人不只是在乎他人看法,而是揣测和扭曲他人的想法,总感觉别人针对自己,或者别人不喜欢自己。
自卑的人在一定程度人际关系会比较差些,原因很明显,就是自我感觉不好,害怕社交。其次是一开始就自认为别人不喜欢自己,然后找理由觉得自己也不喜欢对方。所以当你带着防御心理和抵触心理跟别人交往时,别人是能感受得到的。
我近几年很少社交,平时喜欢宅在家,与其说不喜欢社交,还不如说有时候是爱揣测别人心思,不愿和他人交往有关。我在一个店工作了四五年。我印象很深的是一位店长,他人很聪明,为人爽快,在管理方面原则性强。我们因为工作几乎每天见面,私下聚餐也一起喝过多次酒。我也尝试过想去深交,但我总觉得我们之间始终成不了关系比较好的朋友之类的。还有一位前台认识很多年,以前经常在一起聚会,就像朋友一样。但由于在工作上我们两之间都对对方有点想法,所以我们至今也只是处在一个只是一般同事的关系而已。所有这些我现在想起来都跟一个想法有关。
叫 “扭曲他人的想法”这个词语不是我自己编的,而是出自《自尊》这本书。书中用词是“认知扭曲”。就是我们对别人的某些行为,形成自己认为的观点。一定观点本身可能就是错误的,但是它却影响着我们自身的行为。
比如我和那个前台的例子: 有一次,店里顾客很多,而我自己吹了差不多一天的头发,人已经很累了。就在我准备吹完手上这位的时候,刚好大家都在忙,又安排到我吹。这时前台就叫我。可是当时我很累,我当时就把他安排我这个行为扭曲成一个观点。
“这个人怎么老安排我去吹造型,不安排其他人。是不是总觉得我很有空。而我已经半天连喝水的时间都没有了” 随后我脸上就不高兴了,然后她也觉得怎么安排到你你那么推脱。经过好几次同样的事情,我们的关系也越来越糟糕。
从这里可以看出,其实关系的恶化是从扭曲他人的行为开始的,因为我哦的不了解对方真实的想法,而根据我们的自身的喜好与当时的状态去下定论。其实每个人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就不同,我们需要换位思考才能接近当时的真相,当时这个前台也许是在大家都忙的情况下,看到只有我有空才叫的我,所以并没我认为的只叫我一个,这就是对事实的扭曲。而如果你看到别人有空的情况下,完全可以自然地让他安排别人,提醒他只是忘了。这样也不会上升到觉得针对自己。
在其他情景下也是的,比如你迟到了几分钟,领导扣你钱。这并不是针对你。比如上班经常踩点,同事会拿这事来吐槽你,这也不是讨厌你。比如你爸妈给弟弟买了些东西,没给你买,这也并不是忽略你。你看到的某些你不喜欢的表面下也许都有别人的理由。
其实没有人会去无缘无故讨厌一个人,而你也没必要只看到那些不好的一面。如果能经常换到别人的位置思考,“他这样做是究竟是为了什么”也能你能明白,原来那个做法不是在针对你。在别人面前也不需要觉得别人认为你不好,因为每个人的价值观不同,评价方式也不同。放下那些纠结去做自己应该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