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新征程,我和孩子们登上了科学雨星球,快乐启航。
从2月26日,我就打印了学习单,布置了观察种子发芽的实验,并要求孩子们做好了观察记录。由于我们这儿天气冷,孩子们家里也没暖气,温度较低,孩子们没有观察到种子的发芽。我们在教室里也做了,效果一样,只是把种子泡软了。在郑建华老师老师的引领下参与学习,观看视频,一粒小小的种子,最后变成了花花草草,或参天大树,看到了生命的顽强,感受大自然的神奇。种子里蕴含着什么奥秘呢?
认识种子的结构。跟着郑建华老师观察种子的内部结构,通过郑老师的讲解,同学们把泡胀的大豆用手小心地剥开,摆在桌子上一边听老师的讲解一边仔细观察,了解种子的结构,并在本子上做了听课笔记,我拿着泡软了的大豆种子,别给孩子们仔细讲解,孩子们专心认真的听,孩子们认识了种皮、胚芽、胚轴,胚根、子叶等特有内部构造,种皮是保护种子的,胚芽将来发育成茎和叶,胚根将来发育成根,子叶为种子的发芽提供营养,各个构造的作用是什么都认真的作好了笔记,我在黑板上做了图解说明,孩子们更清楚地认识了种子的内部构造。我稍作了拓展,更根据种子中子叶的片数(一片或两片),把植物分为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像玉米、小麦是单子叶植物,向日葵、大豆、花生、西瓜是双子叶植物。
种子发芽与什么因素有关呢?孩子们在我的引导下,说出了种子发芽,要有水,还要土壤,还应该有阳光(孩子们把温度认为是阳光),因为我们的孩子都是农村的,家里都种庄稼,对这个问题有所了解,只要老师引导、提示,就能把自己的认识说出来。"我们的实验结果都要有科学的根据",老师让大家猜猜是否必须要土壤,几乎所有的同学们都异说“需要”,只有刘自东同学说,不一定需要土壤,他说,他爸爸在盆子里栽过蒜,没有土壤,把蒜放在一起,加一点水,过两天就能看到蒜发芽。老师告诉孩子们要确切知道种子发芽的因素还需要作进一步的实验观察才能得出结果,这激起了孩子们的更的兴趣,科学课就是好玩。
制定实验计划。种子发芽的因素是我们通过自己的经验猜测出来的。我们要通过实验进行验证。做实验之前要做实验计划,在郑老师的引导下认识了对比实验——两组实验,只有一个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这样的实验就是对比实验。对小学生来说这个稍有点难理解,我列举了具体的事例,孩子们对对比实验有了更好的理解。孩子们认真的听老师的讲解,随着老师"做"实验
实验:大豆发芽需要水(或者适宜的温度,或土壤)吗
提出问题:大豆的发芽必须要有水(或土壤,适宜的温度)吗
推测:大豆的发芽需要(或不需要)水(或土壤,适宜的温度)
两个组相同的条件:水、空气、温度一样、种子的数量一样……
两个组不同的条件:一组有水(或土壤),一组无水(或土壤)
我和孩子们分享着美丽乡村学校孩子们的想法。科学,就是要通过动手操作,亲自参与做实验,观察记录,得出结论,证明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孩子们一贯的对科学课感兴趣,享受科学带给他们的快乐,在动手操作中探究自然界的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