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孩子刚刚结束为期三天的期末考试,考完后他自己对成绩应该有个大概的把握,据他自己所说语文考的不太理想,其他两门还不错。今天成绩出来了,果然和预料的出入不大:语文90分,数学100分,英语100分。对于这个成绩他自己是有遗憾的,我鼓励他已经不错了,不用太在意分数,找准差距,弥补不足,激发动力,才是学习的意义。这次最意外的是他的数学,没想到临到学期结束给我了这么一个惊喜。因为他平时粗心大意,从没考过100分,这次成绩竟然创造了历史,他自己也高兴得手舞足蹈。至于英语嘛,应该是他的正常发挥,不过还是值得肯定。
我也看了他的语文试卷,确实难度不小,知识点也从最初的纯粹考察融入到现在的阅读理解中,侧面说明了阅读的重要性,而我在他的阅读上一贯保持的是包容,支持,鼓励的态度。我深知,单靠死记硬背课本知识取得好成绩,在小学阶段或许行得通,但越到高年级越会感觉力不从心,从现在的出题方向已经表现出教考分离的趋势,课本掌握得再好,也拿不了很高的分数,当然我也不是否认基础知识的重要性,相反,我认为非常重要,因为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没有基础知识的托举,飞得再高也只是脱了线的风筝,找不到行进的方向而不得不重重摔落在地。我是建议所有的家长能在孩子学有余力的情况下,尽可能地多引导孩子阅读,增强孩子对世界的理解,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脚步丈量不了的地方,书籍可以,眼睛看不到的地方,书籍可以。可以说我自己目光放得很长远吧,早在孩子上幼儿园的时候就把阅读纳入了头等大事范畴,无论何时何地我都鼓励他多阅读,广涉猎,不断开阔眼界,丰富头脑,哪怕作业写不完,我都不阻止他阅读,不仅如此,我还和他一起阅读学习。曾经听到过一句话,你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你首先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所以在家里,我很少当着孩子的面玩手机,刷视频,更多的时间我不是在练字就是在背书,儿子看在眼里,也会学着去做,不要怀疑自己的行动带来的积极作用,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会如春风化雨般润物细无声。我和儿子的这种双向奔赴成就了我们幸福生活的源泉,在孩子眼中我是个爱学习的妈妈,是一个他可以引以为傲的精神向导,而孩子之于我治愈了我所有的消极、悲观的情绪。
未来,我会和孩子相互鼓励,相互支持,同舟共济,永远站在和孩子共同解决问题,迎接挑战的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