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3/10 Blue文 读书打卡
书名:《思考,快与慢》
作者:丹尼尔.卡曼尼
章节:第28章〈公平性,经济交易的参考点〉
书摘心得:
损失厌恶,是心理学对行为经济学最重要的贡献。相比于积极与靠近而言,消极与规避更能占据主要地位。
"威胁优先于机遇,而且也应该是这样"人类的大脑和其他动物的大脑都包含一种机制,这种机制总会优先考虑不好的消息。通过这种作法提高了动物的生存概率,使其得以繁衍生息。
负面情况在众多方面都可以战胜正面情况,而且损失厌恶是负面占优势的典型例子之一。人们处理坏消息时比处理好消息更彻底,我们会更在意避开负面的自我定义,而不是追求正面的自我定义,不好的印象和不好的模式比好的情况更容易形成且不易消失。
一种稳健的关系,需要良好的互动与不好的互动间的比例至少为5:1。我们都知道,也许一件事就会毁掉数年时间培养的友谊。
损失厌恶系数是指两种动机的相对强度:我们想要规避损失的动机要强于获得利益的动机。参照点所关注的是现状,但它还会是将来的目标,即没有实现的目标就是种损失,超过了目标就是种所得。
人们通常会设定一些短期目标,对于这些目标他们会努力去实现,但并不是必须去超越。人们在实现一个最接近的目标后,往往不再那么努力,而这样做有时候会违背经济逻辑。(例:出租车司机雨天早回家)
打高尔夫球时,在击标准球或击小鸟球时,他们成功概率之间的区别是3.6%。竞争者们对超过标准杆的规避显然会使他们对当前的任务格外关注。
我们为什么不愿意改变现状?避免损失的动机和获得收益的动机强度并不对称。在商务谈判中,这种不对称是长期存在的一个特征。协议中任何方面拟定的变更都会被看成是一方对另一方做出的让步。双方对对方做出的让步都不会给予足够的价值评价。在讨价还价时,双方交换的信息都是想找到一个参照点并给对方提供一个锚定。受互惠原则的影响,一个看似令人痛心的让步,就需要对方作出同样使他们痛心(可能这种痛心也是伪装的)的让步。"如果他们觉得利益的蛋糕的确在变大,就会发现再次商议更容易,因为他们不是在分配损失,而是在分配所得"
在改革计划中,总体的提升会产生赢家和输家,如果受影响的一方有某种政治影响力,可能成为输家的人就会变得比赢家更积极、更有决心,结果也更倾向于输家,也一定会比起初计划的代价更高,作用更小。改革通常包括保护利益相关者的不追溯条款。(围城必阙)
商人、雇主以及房主的不公平交易行为:其基本原则是,当前的工资、价格或租金设定了一个参照点,不可违背这个参照点。有些公司将自身的损失强加给客户或工人,使自己回到交易参照点,这样做是不公平的,除非这样做是为了保护自身的权利。
公平性的一条基本原则是:不可利用市场的力量将损失强加给他人。不同的原则制约着公司追求利益或避免利益损失的行为。这种原则是公司和与公司有关联的个人之间的典型双向权利。研究经济公平性的学生们,不应该去评判公司最应该有的举措,而应该找到区分遭人厌恶、应得到惩罚的行为,和可接受的行为之间的分界线。
公平性在经济学中是很重要的。违背了公平原则的雇主会受到生产力下降的惩罚,标价不合理的商人也会失去一部分销售市场。
“利他惩罚”惩罚某人对他人作出的不公平行为。利他惩罚会伴有大脑“快乐中心”的活动加强的情形出现,这表明保持社会秩序和公平原则的做法,会通过利他惩罚而得到回报。利他惩罚能将这个社会凝聚到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