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喜马拉雅听徐静波《静说日本》“日本社会为何崇尚告老还乡”,了解到中国传统社会的告老还乡竟然在日本延续,惊叹之余想到的中国的乡村。
在日本的深山,有一个千年历史的温泉旅馆,它的主人是拥有大学学历的一对夫妇。它是男方的祖传家产,学美术的妻子嫁给他后就理所当然的远离繁华当起老板娘,这在他们的意识中,一切都是理所当然。当地县的县长也是从中央退出后回乡竞选的,兢兢业业,一干二十年,带领家乡变成了富裕美丽的旅游、农业胜地。不止这些,街角的咖啡屋,樱树下的寺庙,它们的主人年轻时也许都是在东京、大阪打拼的职场、政坛精英,在某一时刻,毅然而自然的告老还乡。这些与我国传统的士绅阶层的乡土社会如此相似。
为什么在全球化浪潮汹涌的今天在日本还有如此遗风呢?令人深思。
也许原因有二。一则日本是个很注重阶层与传承的社会,浪潮并未把传统的信仰冲散;二则与发达的社会不可分割,城乡没有如中国当今这样割裂,乡村仍保存有完整的社会体系。 我国传统乡土社会,由于崇尚耕读传家,卸职官员回乡是理所当然,乡土就是那时社会生长的根基。 回望国内,除了大部分乡村的日益凋敝,其实也有亮点不断在涌现。当听到坚守千年温泉旅馆时,我想到了大理、丽江。也许他们不是传统的中国乡土社会,但不失为与北上深的一个对比样本。一些人在财务自由或厌倦喧嚣时,一路西南,或开酒屋,或营客栈,他们把庭院种满花,他们在路边唱歌。
还有前些日子在路上看的某个古镇,一群走出去的青年在保护家乡的召唤下回到出生的地方,或开青旅,或画家乡,吸引诸多游客前来观光,避免了古镇的凋敝与拆迁。
但这些都还是个例中的个例,毋庸置疑,如今年轻人的乐园依然是北上广深,这是当前发展阶段的必然。也许到我们老了,社会也成熟了,到时候一些村子消失了,只留下为数不多的有自己社会体系的村子留下,就不用再分辨城市与农村的户口,不用再为优秀的教育、医疗争执,大概我们也会告老还乡吧。
这么说,老家的房屋还要不断修葺,院子要常除杂草,兴许要告老还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