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通过与父母的相互作用,来逐渐认识自我存在、自我价值及学会如何应对各种情绪的方法的。但凡为人父母者,我们都会为自己的孩子全力以赴。但是往往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读懂孩子的情绪,学会包容孩子。所以我们有必要改变一种提问方式,在你问孩子“到底怎么了”之前,我们先要问自己:"作为父母,我到底有没有真正感受他的内心?”
孩子是通过情感了解世界。在妈妈的肚子里就已经开始,而孩子真正接触和面对情绪,是在出生之后。胎儿时期感受到的情感,都是将妈妈的情感状态如实转达的结果,这与孩子独立地感受情感是有差别的。脱离妈妈的身体后,降临到这个世界,感受到的情感,无论好坏都显然更直接、更强烈。所以时而感到不安,时而感到安慰,孩子们正是在接触这些陌生的情绪过程中,一点点的学习接纳和调节掌控这种能力,通过这种过程慢慢的成长。
孩子接触情感的第一所学校,便是“家庭”。在爸爸妈妈爱的包围中,孩子会感到幸福。当肚子饿时,孩子会变得变得烦躁;如果尿床了,孩子就会感到很不舒服。无论是何种情绪,如果有人能够及时了解并适时的采取措施,那孩子就不会觉得这些情绪陌生或者令人不安。那现在的情况是本应该成为孩子学习情绪的最佳学校—家庭,却因为咱们家庭的成员结构在改变,情感上相互沟通和交流的机会就会贫乏和脆弱。
独生子女如果一直只和爸爸、妈妈生活在一起,那他不可能像从小生长在祖父母及叔叔、、阿姨中间的孩子那样,能够熟练的应对复杂的人际关系以及多样的情感状况,可以说孩子的经验少之又少。所以当孩子第一次上幼儿园时,仅七八名小朋友和一两位幼儿园老师,就足以让孩子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家庭成员多的话,不但会生出许多体验和学习情感的机会,接受和处理那些情感的学习机会也会变多,即使没有人刻意去教孩子,也可以通过观察家庭成员之间发生的丰富的情绪变化,以及每个人的应对反应,来间接学习到这些交际经验,甚至还可以亲自感受用自己的行为来表达情绪。
孩子往往用自己的行为来表达情绪。孩子的苦恼、发脾气或大声喊叫等各种形式的情绪表达,其实都是为了让他人读懂自己内心的挣扎和努力。由于孩子尚缺客观了解和把握事态的能力,因此不可能了解怎样的行为才是在被允许范围内的适当行为。他们所能做的,只不过是按照自己一直以来观察和学习到的行为来表达“我现在生气了,请关心关心我”或“我很伤心,安慰安慰我吧”等情绪。
人的大脑是由三层组成的:
最下面的一层是脑干部分(生命大脑),起到调节呼吸、血压、体温和心跳等作用,是维持生命所必需的基本功能。脑干是“原始的大脑”,出生时便已经形成,所以婴儿出生后,可以马上呼吸和吃奶。
边缘系统(情绪大脑)脑干上边是大脑的边缘系统,位于脑半球的内侧下方,主要负责情绪控制、记忆和激素分泌等。人类的喜悦、快乐、愤怒与悲伤等情感,甚至食欲和性欲都受控制。
大脑皮质(思维大脑)大脑边缘系统属于大脑旧皮质,占据大脑后侧约1/3的“前额叶”,主要负责思考、判断、决定先后顺序、情绪调整和控制冲动。由于边缘系统具有高度的精神功能和创造功能,是人类特有的大脑,因此又称为“理性大脑”或“大脑总指挥部”。
情绪会干扰人们做出理性判断。建议:情绪管理训练应从孩子出生时就开始。接受过情绪管理训练,情绪稳定。擅长调节情绪,抗压能力也更强。注意力集中程度显著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出色,心里免疫力强,关系融洽,对变化能够主动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