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31日
好久没逛双鹤公园了,那天星期六,早餐后和几个老友到灵城双鹤公园转了一圈,发现双鹤公园比以前漂亮了许多,公园门面焕然一新。以前公园入口牌坊两边乱搭乱盖的棚棚架架、摊摊点点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精心设计配套、具有传统建筑风格、错落有致的侧屋、阁楼、公厕等商业及公共服务设施,青砖瓦墙白灰梁,雕花漏窗映长廊,与琉璃金瓦、流丹溢彩的入口牌坊融为一体,古色古香,优雅美观。远远看去,亭台楼阁绕翠屏,舞影晃动悦耳声,真让人赏心悦目,美不胜收。这是灵山近年来可喜变化之一,值得赞赏。
据说,公园始建于2003年7月,由一江双岭组成,占地面积为653亩。鸣珂江从东湖蜿蜒而下,横穿而过,把双鹤岭分为东西两山,成两山夹一江之势,远观酷似双鹤江中觅食,因而得名。园内乔灌丛生,松林映桃花,花香引鸟语,翠竹摇碧水,杨柳拂清风,生机勃勃,多姿多彩,让人流连忘返。
公园地处灵城东南侧,与城北在建的燕子公园遥相呼应。一边是仙鹤戏水,一边是燕子逐春,中间是鸣珂飘玉带、环秀撩风情,还有六峰胜景、三海风云,山水环绕,郁郁葱葱,共同组成了灵城仙凡合一的秀丽景色。
虽说双鹤公园的奇景很多,但若要问我,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我肯定会说,是满山苍劲的松树。
双鹤岭的松树漫山遍野都是,虽然不能说是高耸入云,却可以说是苍劲挺拔,见到最大的一棵目测直径约在40厘米左右。虽然没有黄山松那样苍翠优雅,却也虬枝婀娜,风情万种。甚至,也不象人们常说的那样经霜不凋,寒冬腊月仍能常青,它遇冬松针也乏黄凋落,却丝毫也不能改变它傲霜斗雪的坚强品格,更别有一番情趣。你看,那茂密的松林,树干粗苍高耸,虬枝纵横交织,稀疏的松针绿中带黄,碧绿的杂草杂木在根底下簇拥着,而灰白的天色又给松林笼上一层薄雾,如梦如烟,如诗如画。沿着水泥或砖铺的弯道穿行其间,亭台楼阁,时隐时现,更增添了几分神秘,感觉有点飘然若仙,仿佛置身世外,真是妙不可言。
一路上,我不停地用手机拍摄松树的美景,兴趣盎然,以前也来过几次,怎么就没有这般感受呢?我沉醉于双鹤岭松林的幽境里,直到我发现这里的松树都是相依相伴,成行成片,没有孤芳自赏和孤苦伶仃的时候,才猛然醒悟:是双鹤岭上松林的团结精神、集体主义精神所形成的气势、壮美和亲切让我似曾相识,激情燃烧……有句俗语叫“独木难撑”,经历了几十年的风风雨雨,我更加体会到团结就是力量的深刻含义,更加体会到集体主义的可贵!所以,我喜欢这种漫山遍野的茂盛,因为它能抵御一切风吹雨打。
松树傲霜斗雪、卓然不群,与竹、梅并称为“岁寒三友”,历来象征着栋梁之材和坚韧不拔、高风亮节的气质,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有着崇高的位置。因此,从古至今,备受推崇。赞美松树的诗文歌赋数不胜数,这些咏松的诗文早已成为中华魂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以前熟读过一些,现在大多记不起了,依稀还记得唐朝诗人唐彦谦的《松》:“托根蟠泰华,倚干蚀莓苔。谁云山泽间,而无栋梁材”;杜荀鹤的《小松》:“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还有宋朝张玉娘的《望松岭》:“岭上松如旗,扶疏铁石姿,下有烈士魂,上有青兔丝,烈士节不改,青松色愈滋,欲试烈士心,请看松下枝。”记忆最深的是方志敏的对联:“心有三爱奇书骏马佳山水,园栽四物青松翠竹白梅兰”和陈毅诗句:“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觉得最有趣的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山松》:“松!有风你也嗡,无风你也嗡,砍掉松梢不发嫩,落地松籽满山松。”连霸道的朱重八砍累手中的宝刀也不得不服的松树,何其伟也!
不仅如此,在道教神话中,松还是不死的象征。正如古诗所说:“古松古松生古道,枝不生叶皮生草,行人不见树栽时,树见行人几回老”。而鹤(多指丹顶鹤)则是中国珍稀禽类,鸣声高亢响亮,寿命一般长达五六十年,是长寿的禽类,被道家看成神鸟引入神仙世界,称为仙鹤。传说汉朝时,曾有一对慕道夫妇,在荥阳郡南郭山一石室中修道隐居,化白鹤仙去之后,石室后的一株高千丈、荫覆半里的古松上常有双鹤飞栖,朝夕不离。所以,古人很早就把松鹤放在一起象征延年益寿吉祥如意的美好意愿,称之为“松鹤延年”、“寿比南山”,一直流传至今,融进中华传统美德的血液里。
尽管自然界里鹤从不上树,但在这里松却可以长在“鹤背”上,这正是双鹤岭的奇妙之处,使得双鹤岭的松树又平添了一层仙气......
我们边走边聊,不知不觉又走到园门口,此时已到了午饭时间,既然沾了仙气,就该庆贺一下。于是又约了几位老友,带上一瓶绵竹老酒,一起到“恒峰商务酒店”喝一杯,几道特色家乡菜可口可乐,让众人胃口大开,酒兴勃发。有词《钗头凤·又一秋》为证:
风霜手,绵竹酒。
满台春色皆佳肴。
寒风拂,欢情合。
一杯老酒,几年离索。
过、过、过!
冬如旧,岁易走。
欢声笑语又一秋。
说以往,叹今朝。
后生已大,吾辈也老。
喝、喝、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