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很喜欢读东野圭吾的书,每次读时都有一种恨不得一口气读完的感觉,里面的情节曲折动人,心理描写栩栩如生,有抓捕罪犯的心惊胆战,有一步步得知真相的恍然大悟,有面对审判道德与心灵的剧烈撞击,有看完全书深深的感悟和思索。它不仅仅是简单的推理小说,而是情与理,罪与罚,真与假,现实与追求各种感情的结合。记得高中做过一篇阅读题,虽然里面的内容已经模糊,但是有一句话却仍然记得清楚:人的情感本身就是矛盾的。或许当时读到这有一种深深的共鸣之感,不需刻意便记到了现在。近几日,读完了《虚无的十字架》,依旧出人意料的结局,却有了更多思考,虽然再在法律上我没有发言权,也只是摘取书中思想,但仍然想要写一写,希望终有一天,人会做出完美的审判。
“到底有谁可以断言,‘这个杀人凶手只要在监狱关多少年,就可以改邪归正’,把杀人凶手绑在这种虚无的十字架上,到底有什么意义?”
假如一个杀人凶手,在监狱中丝毫没有悔改之意,若并没有被判处死刑,那出狱后会不会依然祸害社会?
朋友曾推荐给我韩国的一部影片:《素媛》。讲述一个未成年小女孩在遭遇性侵后如何走出心灵的阴影和家人如何面对生活的故事。最令人气愤的一幕是在坏人不承认,小女孩的爸爸去监狱里找罪犯谈话,罪犯一脸不屑,毫不在意挑衅的样子,最后因为喝酒说自己无意识只被判了十二年。当审判结果下来爸爸离席冲上前去想要杀了坏人时,素媛冲过去抱住爸爸的腿,哭着喊着“阿爸不要”。“我总想睡一觉就能回到过去,可早上起来发现,还是没有任何变化。”对一个小女孩造成一生无法挽回的伤痛,坏人还活得好好的,并且不知悔改。这一家人,只有十二年的安全,该当如何?
判处死刑——这么做的最大好处,就是这个凶手再也无法伤害任何人。
每一个被害人的家人拼尽全力想要凶手被判处死刑,即使法院做出了死刑判决,对遗族来说,就获得胜利了吗?心爱的家人被夺走的事实无法改变,内心伤痛也无法愈合。或许有人说,既然这样,不判死刑也没关系。不,有关系。如果凶手继续活着,“为什么他还活着?为什么他有活下去的权利?”凶手还活着,在这个世界的某个地方,每天吃饭、和别人聊天,也许还有兴趣爱好。光是想象这件事,对遗族来说,就痛苦得想死。对他们来说,凶手的死是理所当然的事。俗话常说,“杀人偿命”,但对被害者的家人来说,凶手的死根本不是“偿还”,只是走出伤痛这条漫漫长路上的某一站而已。
死刑很无力。即使凶手死了,被害人仍然无法复活。既然这样,遗族到底想要从死刑中追求什么,才能获得救赎?之所以想要凶手被判处死刑,是因为除此之外,找不到任何救赎的方法。
刑罚充满了矛盾,没有与犯罪对等的审判,即使是死刑。最好的约束是道德,可能,还要从人心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