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局就是你的宽容度,
眼界越大的人,
越不会介意小事情。”
上大学一年多来,我对自己的表现并不怎怎么满意,如果有一事令自己欣慰,那就是我的宽容度有所改变。能够接受的事情变多了,看不惯的人变少了,也知道了即使亲眼所见,也不一定为实,不是所有事都像自己所想的一样。
我想,可能是在大城市里,接触的人和事愈来愈多,看到旧观念里的种种不可能变成存在的事实,以及受各种互联网海量信息的影响,三观也在不断地被刷新。
朋友也对我说过,“你的棱角少了很多,整个人柔和了,也成熟了。”我想,在这个浮躁的时代中,我们能做的,就是尽量让自己不要成为那种什么都看不惯,什么都做不了,还什么都不服气的人。
“满招损,谦受益”。在20岁的年纪里,年轻人理应少几分咄咄逼人的戾气,多几分低调谦逊的态度。要知道这个世界,比你厉害,比你牛逼的人多了去。
面对比你高一层次的人,我们唯有保持谦逊的求知心态,方能在时代的浪潮中步步跟近;面对与你同一层次的人,如果对方是对的,你就乖乖照做,不要嘴硬;如果对方是错的,对方也与自己没有关系,不要一直瞎逼逼。戒掉嘴硬,切忌咄咄逼人。
“当一个人知道闭嘴的时候,
就不容易长一张反驳脸。”
每个人的思维模式不同,故而各自的价值观体系也不尽相同。毕竟生活的背景环境不同,所接触到的事物以及对世界的认知度是存在区别的。
特别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从一个圈子跳到另一个圈子,从小学都初中,从初中到高中,从高中再到大学……所涉及的圈子越来越大,里面有各色各样的人,大多数是与你存在生活背景差异的。
这时候,谈论一个话题时,你的观点可能与之截然不同。这时候,最明智的做法就是静观其变,先认真听别人的观点,思考你与他存在的认知偏差,判断孰是孰非。错了就汲取对方正确的观点,对了也不要大肆宣扬。
不要在和你观点不同的人身上浪费时间。就算是你对了,你据理力争也无卵用,纯属浪费口舌,甚至撕破脸皮罢了。毕竟别人的思维模式与你不同,而且这种定性的思维模式是长期形成的,岂是你三言两语可以瓦解的。
不要妄想纠正他人的思维模式,也不要在和你观点不同的人身上浪费时间。你所能做的就是区别你和他观点的不同,而不去纠正他人的观点,这是吃力不讨好的行为。
“面对比你差或跟你同等水平的人,
不要争论,
要争取坦荡碾压过去,
一切都服了。”
每次,当我想要冲出自己的层次的时候,经常会听到一些声音。
折腾那么多干嘛?累死自己。
上课那么专注干嘛?考试能过就行。
减肥还会反弹,又何必委屈自己呢?
看那么多书又有什么用,可以赚钞票吗?
……
我们会发现,身边总有一些人不太希望你过得太好,当你跟他们一样或是比他们强一点的时候,就会产生质疑撕逼的声音;相反,当你比他们强很多的时候,他们才会彻底认同你,会在出去时习惯性把认识你挂在嘴上。
总会有这么一种人,格局特别小,他们的宽容度及接受度都特别差,明明自己没有亲身经历过,却喜欢伪装成一副高深莫测的模样,对着别人指手画脚,然后告诉你要“活成和他一样的人”才是正确的。
生活中总是不乏那些“穷追不舍想要改变你生活”的人,一旦稍微你做出有点“出格”的举动,对方就完全失去了宽容,各种尖酸刻薄、冷嘲热讽,好像你再这样下去便是自掘坟墓。
慢慢的,我们会发现,当初对你“出格”的行为有万种抵触的大多数人,大多还在原地踏步,止步不前。那些坚守着他们“自以为是”的“正确”观点的人,其实也没有给他们带来任何的利益。
上大学以来,对于好友列表里那些曾经熟悉的陌生人,沟通很多是多余且费劲的。很长一段时间没怎么联系,可是他们对你的印象却还停留在当初你在他们面前的“幼稚”的行为表现。倘若他们心智升级赶不上,一旦你稍微在他们面前做了些新的尝试,例如在朋友圈说了些话、转了些链接或者做了一些行动,他们反应会特别大,会对你有各种质疑、各种劝阻、各种训斥以及各种谆谆教诲。
每次我当碰到这种情况,我都会默默忏悔,怪我咯!怪我不该以前表现得那么锉那么怂那么low,以至于让你以为我还是你以前心目中那个傻白甜;都是我的错,让你大发圣母情怀,让你费心了。
他们的目的呢,其实不是在给你人生建议,而是他们已经放弃了自己的人生了,却还建议你也一起放弃。然后把你变成一个平庸的人,甘愿做井底之蛙,自我陶醉在自己的世界里。对此,我们应该当机立断,尽早远离这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