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建新谈新作《李记什锦小菜》
东北人的口味普遍较重,喜咸,尤其是辽西沿海一带,闻到腥咸的海风,都觉得陶醉。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西渤海的海鲜,样样鲜得让人回味无穷,唯有河海交汇处的一种乌虾,出水如细米,食之如碎糠,鸭子都不爱吃。可是,经过半个月盐卤腌制发酵后,虾油金黄澄清,虾水奇异鲜香,腌制出的小菜,即有菜的爽,海的鲜,肉的香。自清代以来,一直视为贡品,供皇家尝鲜解腻爽口下饭。
能把什锦小菜做成极品的,辽西走廊仅有两三家,小时候,得一篓什锦小菜,能欢喜半月有余,不管高粱米饭多么粗糙,就着小菜,吃得心满意足。随着副食日益丰富多彩,什锦小菜渐渐地淡出,直到吃腻鱼肉,我突然想起,还是小时候什锦小菜味道好。有一回,忽然见到超市有售,买回来一尝,后悔不迭,除了咸,原始的记忆荡然无存。失望之余,打听一番,才打听出一个故事。原厂改制,卖给了大款,老厂长为留住户外腌菜池底下的黑虾泥,大打出手,被判刑了。从此,我与什锦小菜便没有了缘分。改制没错,可黑泥腌菜池子,沁润的是几百年文化,改丢了,再也找不回了。与此相类,我们在改革中,把民族的传统文化连根铲除屡见不鲜,不管怎么披着传统文化的外衣,总归是丢了根脉。更何况天命之年时,血压高,惧咸,也就把什锦小菜淡忘了。
记忆重新拾起,是偶然一件事情,某位有影响的人物,视察途中在高速公路服务区购买了什锦小菜,看新闻时,我很担心,食用香精勾兑的小菜,怎能让大人物品尝?怀着疑问,我也买了一袋锦州百合牌什锦小菜。开袋之后,小时候的味道扑鼻而来,品尝一口,便潸然泪下,觉得又回到了童年。能把丢失的找回来,我感谢那些把百年虾泥保留下来的老工匠。于是,就有了这篇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