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自传体散文集“回忆与思考”之“小镇风情”(一)

至今,对皖南黄山脚下的屯溪小镇仍忍不住魂牵梦萦的思念。

那青砖粉墙,那青石板小街,弥散着浓浓淡淡的灰韵,将老去的故事写在脸上,描在胸前,漫散于如梦似幻的周边;流水唏嘘,低诉着亘古的变迁,光影里,追逐的清波,纠缠的流线,徐徐地撩拨我心中的琴弦,恍然间,又回到似曾相识的久远,我心中永远的桃花源。               

六十年代末,我大学毕业被分配到皖南屯溪塑料厂。当时大学生分配都是面向基层,二百人的小厂陆续分配来了三十多名大学生,到厂里都得先当工人,我就是一名机修工。平时除了干活,空余时间不少,单身的我就得自己找乐子,潇潇洒洒生活。

这里远离省城,边陲小镇里生活节奏慢,倒也逍遥自在,渐渐融入浓浓的生活和大自然的野趣之中,颇有置身于桃花源的感觉。

自己正像顾城的诗里写的意境,宛如海浪,自得其乐地一波又一波地捕捉着震颤的声响。

当时屯溪还是个不大为人知晓的小镇,不与天地争辉却自有风韵,不与世人诉说却别有故事,环山抱水,静卧在群山里,与新安江相伴,初来乍到,猛然眼前一亮,被这个山清水秀、古色古香的青灰小城深深吸引。

小街上,从容行走着别一样清秀娇小的男男女女,耳畔传来阵阵徽州土语,有点像吴侬软语,但一句也听不懂,身在异乡为异客的感觉油然而生。

来前曾查过资料,说这里的方言属于古越国遗音,我自认为还能听懂一些浙江话,到了这里竟连一句也听不懂。

后来才知道这里的语言很独特,兼有吴、客、赣方言和江淮官话的特点,甚至还有一些闽、粤方言的痕迹,是多种语言的交叉混杂区,族群迁徙的复杂可想而知,也是国内少有的独特的方言飞地,所以很令学者们挠头,一直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还属于语言未定区。

这应该是历代战乱族群迁移造成的,历史上经历了八王之乱、五胡乱华、安史之乱、黄巢起义、五代十国、清康之乱、蒙古南下️、太平天国等诸多浩劫,引起了一次次族群迁移,造就了各地多层次的族群和文化沉淀,这必然反映到了语言的变迁,所以每听到一种方言我就会心头一震兴趣盎然。

无独有偶,我的老家天津方言与周边的京腔和河北方言也是格格不入,倒是与千里之外的淮南一带语言很相似。

记得我刚进大学,见到同学李维让时,就将他的一口淮南话误认为天津话,还想和他攀老乡呢。后来自己琢磨着,莫非明朝的永乐皇帝迁都北京,将家乡的江淮子弟兵调来一批到天津守卫都城(当时叫天津卫),这才造就了天津的带淮南味的移民语言?

后来在青岛大学遇到一些甘肃调来的老师,又把他们一口咝咝作响的方言误当作合肥口音,感觉实在太像了。仔细一想,会不会淝水之战秦王苻坚战败后,将一些残兵败将留在了合肥,那些氐族士兵和被裹挟的汉人可大都来自甘肃一带啊。如果我是搞历史的,一定会去仔细查查。

我常想,对于人文和自然学科都一样,一个客体往往由多个因素决定,你了解的因素越多,对这个客体的认识就越充分。

语言的演变一定和族群的迁移因而也与历史事件有对应关系,这应该是解开某些历史迷团的钥匙之一。由此推断徽州和屯溪必定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不由引起我探究的兴趣,这是后话了。

青瓦白墙的徽派建筑沿江高低错落、曲折有致地展开。时光已将粉墙描摹成斑驳的青灰色,不同色调的灰白色块晕出了和谐而富于变化的独特韵律。

这是大自然的杰作。时而烟云,时而滂沱,时而阳光,时而清风,纵横氤氲、干湿交错,成年累月地倾注着心血,仿佛挥动无形的画笔着意挥洒,将徽州本地画家黄宾虹擅长的积墨、破墨、渍墨、铺水的技法发挥到了极致,造就了这片片粉墙上既相似又不同的迷人画卷,散发着这江南古城的独特风韵。

每座小房两侧都竖起了高高的马头墙,遮住了房檐。墙上的黛瓦像是马鬃,由低向高层层升起,直至高昂的飞檐,这大概就是马头墙称谓的来由。

这高墙是用来防火的,有棱有角,如同簇拥的高耸牌坊,将一个个天井包裹在深邃的心胸里。

这一排排粉墙,披着高低错落的黛瓦花边,看起来又像妇女耸起的披肩。远远望去,恰似一个个亭亭玉立的村姑,着一身素衣,端庄而优雅地展示着优美的身段。

如果我是服装设计师,相信会从这里取得灵感,设计一套典雅的、类似旗袍的徽派建筑式的女装。想象着在T型台上这种简洁线条的律动和淡雅水墨的神韵,她们演绎的徽派建筑之魂定能散发出屯溪小镇妙不可言的风情。

镇上的青石小路蜿蜒曲折,引领这些擦肩接踵的小楼渐行渐远,直到迷蒙的转折处。小街两侧的深巷里,密集的二层的小阁楼纷纷探出身来,仿佛在捉对儿倾谈。小巷上的天空被逼宕成窄窄的一条,柔和的光影从缝隙里漫散在街巷中,若明若暗的闪烁着。

踩着湿漉漉的青石板,听着“笃笃”的脚步声,幽深里更带几分神秘,我喜欢这种感觉。

江边的老大桥是一个由巨大石块砌成的拱形桥。一个个巨大的桥墩呈楔子型,迎着滔滔而来的流水,伸出利剑一样的臂膀,将水劈开,引入深邃的桥洞,历经几百年洪水冲击,岿然不动。落日和晨曦衬映出她那雄浑厚重的身影,斑驳的桥面默默诉说着历史的沧桑。

从山上望去,远离尘嚣的屯溪小城清纯静谧,宛如一只镶嵌在绿水青山中的明珠,又如洗去尘封的瑰宝,泛着奇光异彩。绿茸茸的树丛,犹如宝石底下的衬绒;清幽飞舞的新安江,恰似环绕的丝带。这幅绝美的藏宝图深印在我的脑中,魂牵梦萦,至今还留恋那别一样的文化和风光。

几十年过去了,这个当年的小镇已经把周围的黄山风景区划进来,成为大名鼎鼎的黄山市,其规模和名望已大不相同了。但我还是更喜欢过去清纯素面的屯溪。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30,182评论 6 543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9,489评论 3 429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78,290评论 0 383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63,776评论 1 317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72,510评论 6 412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5,866评论 1 328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43,860评论 3 447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3,036评论 0 290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9,585评论 1 336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41,331评论 3 358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43,536评论 1 374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9,058评论 5 363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4,754评论 3 349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5,154评论 0 28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469评论 1 295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52,273评论 3 399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8,505评论 2 379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