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邓万祥写的《成功难,不成功更难》一文,颇有感想。
文中写到:
那些追逐成功的人,他们有梦想,并敢于为自己的梦想而拼搏和奋斗,他们不用去为生存本身发愁,相反他们可以享受大房子,有自己的私人飞机,拥有世人的崇拜和羡慕。甚至可以去办孤儿院、福利院,让爱心扬名于世。
作者告诫自己,永远不要屈辱的活着,永远不要比别人差,永远不要做生活的乞丐。作者说他吃惊地发现,那些生活在贫困线上的人才是真的有耐心,有吃苦耐劳的品质,但他们却不肯付出一时的努力去拼搏成功,去换取一生的幸福,甘愿用尽一生的耐心去面对失败的痛苦。他们甚至可以用健康、犯罪,甚至是生命去拼,只是为了换取生活中最基本的需求。他们付出的代价是巨大的,他们又何以轻松?
作者由此得出:成功难不成功更难的结论。
看看那些成功的人士,再想想那些还挣扎在贫困线上的人,那些为了生计而奔波的人,真的是作者所说的这样,成功是一辈子的光环,不成功则是一辈子都艰难。
我不由想起了初中、高中,那些不爱学习,爱搞恶作剧、爱弄旁门左道、打架斗殴、抽烟谈女朋友的同学,他们如今都在哪里?他们过得怎么样?曾经的故意引人注目,曾经的地不努力,最后他们得到了什么?
在高考一定终身的年代,本该埋头书桌,苦扎在书海,但他们却耍酷,故意和生活做对,逃课,顶撞老师,和父母作对,就是不好好学习,不为自己的梦想而努力,白白浪费了大好的青春时光。
我的一位初中同学,今年也40多岁了,依然漂泊在外,四处打工。
今年春节我去看他,我说我初六就要上班,他说他过了正月十五再走,他要多陪陪孩子,他一年就回来一次。
刚开始时,他一个人在外打拼,后来实在受不了,他又把老婆带去了,家里就剩老人和孩子了。
贫穷真的会遗传。他40多岁了,他有两个姑娘,他说还想再生个儿子,还想在老家盖房。他说在老家没有收入来源,只能出去打工啊,只能这样拼了,只能这样过日子。他的两个孩子,没有父母的陪伴,没有父母的精心抚养,会健康成长吗?会过上好日子吗?
但他容易吗?他过得很艰难!如果有舒服的日子,谁不愿意呆在家里,陪着孩子,孝敬着父母,一家人其乐融融。
我高中一位女同学,人长得很漂亮。漂亮女同学,高中这个阶段往往是非比较多,自己一定要有定力。
学校在一个镇子上,镇子不大,长得漂亮的女学生,早早就被镇子上的小阿三们盯上了。
我的这位女同学,在大家都奋战在高考的路上时,在苦战苦熬时,在我们沉浸在题海的汪洋中时,她却和开自行车铺的社会青年恋爱了。
她经常有新衣服穿,经常在镇上的饭馆吃大餐。这些她都在我们面前显摆,好像是说,她不用努力,早早就过上了令人羡慕的生活。她在我们面前,表露出一副高高在上的优越感,觉得我们是苦逼少年,都在埋头苦熬,有几个能有出息的,有几个能过上她这样的日子的。
当时,真的还有同学在羡慕她。有的说,我要能有她这么个好人家,我也不用这么辛苦了。大夏天的,窝在教室里,没完没了的苦学、苦熬,吃不好,也穿不好,还指不定能不能考上,要是名落孙山了,那才更没有脸面呢!怎么面对头顶烈日、面朝黄土下地干活的父母。还不如早早了解读书的梦,找个好工作,找个好人家嫁了算了。
然而多年后,这位令人羡慕的女同学,却被赶回了娘家。那位开自行车铺的社会青年说她有精神病,还曾打过她。
再后来就没有了她的消息,想必也幸福不到哪去。哪有不努力就能过上幸福日子的好事。即使你是富二代,不努力,也会早早的挥霍完家产,一穷二白的。
有一位年龄和我相仿的女性朋友,刚工作那几年,从事财务工作。凭着自己的努力,早早就干到财务科长的岗位。工作之余,她还坚持学英语,尽管别人嘲笑她,干财务学什么英语,又不出国,又不搞涉外事务的,纯粹是没事找事,让自己不自在。
后来北京总部与外企进行合作,她的优势就显露出来了,她成了不二人选。后来总部要调她去,为了照顾家庭,她放弃了。
再后来她改行了,不干会计了,但她依然坚持学英语,依然充实自己的财务知识,而且还拿到了注册会计师。工作之余,她健身学习两不误,通读了全卷原著《资治通鉴》,阅读了大量的文学名著。她练习瑜伽,开始参加马拉松比赛,已经跑过两个半马了。
在她身上是满满的正能量。
是金子总会发光的,最近她被直接提拔到一家公司去当总会计师了。
没有人能随随便便能成功,成功的道路布满了荆棘,可是再艰难也只是一个阶段,一个时期。按照一万小时的理论来计算,最长也就是十年,十年磨一剑,正是刀剑出鞘时,所向披靡,赢得了人生喝彩。
十年的时间,赢得一生的心安,一生的荣光。
不成功的人生何止十年,也许是一辈子,一辈子的苦逼,一辈子日子艰辛的汗水,甚至是泪水。一辈子活得不如人,终老时空叹息,这一生碌碌无为。
成功难,不成功更难,看来作者是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