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二日
倾听大自然的声音有很多种方式,我们在心情愉悦之中去倾听,才能听到大自然的原生态声音。如果在心情烦躁之时,再美妙的声音听来也是刺耳的噪音,更令人烦躁。一个极度厌烦噪音的心脏不好之人,美妙的音乐在他听来成了令人痛苦厌烦的噪音。
在内心恬静之中听到的声音才是声音的原生态。
我们要用海洋一样博大宽广的胸怀去容纳所有的声音,比如情人的絮语,小鸟的歌唱,泼妇的骂街,工地施工的噪音,仇人的咒语,还有学生的读书声。
耳朵对于实体是没有选择的,各种各样的声音都进入了耳膜。但是我们对于宇宙之中的很多声音是聆听不到的,我们无缘听到宇宙最深处的声音,那声音应该比交响乐还要壮阔雄伟,就像耸立在云霄的喜马拉雅山。
一月三日
聆听是进入交流和沟通的门槛,假如你在这个门槛之外,就无法进入另一个心灵的世界之中;一旦跨过这个门槛,你就可以和另一个灵魂进行对话
生活是美好的,是崇高而神圣的,在生命的过程之中,我们很少有闲暇,无功利地进入自己的内心世界,去感知这个世界在你内心的反应和投射。
语言是苍白的,它只能扭曲实相,没有说出的才是真相,而用语言表达出来的那一定是假象。
生命的诗意是真正聆听到大自然投射到心灵之中的巨响,她犹如大海的波涛一样汹涌着,咆哮着。
我们的心灵和大自然一样,一直处于运动之中,它是动态的变化的。但是我们只有在放松的安静的状态之中,才能听到自己的心灵的脉搏和精神的跃动。在聆听自己内心情绪的变化之声中体验生命的活力。
一月四日
把我们的脚步放慢一些吧,把我们的脚步放轻一些吧,不要让我们匆忙的脚步,去惊扰大自然美妙的乐章。让我们停下脚步,回首看看我们走过的人生路上,是否丢掉了些什么?是否遗忘了些我们珍贵的记忆。时光犹如流星,她划过美丽的夜空,却是那么匆忙,那么耀眼,不给人观望的幸运。
用时光的手,细心地剔除我们心灵中的污垢、尘埃和黑暗,让心灵想阳光一样明亮起来,想冰雪一样洁白起来,使我们的心灵冰清玉洁,不要有一点点的杂色,让我们的心灵像美玉一样晶莹纯洁起来,不要有一点点的杂质。
不管你看没有看见春光之中的花朵,那花朵一直静静的静静的羞答答地开放着,绽放着惊艳的魅力,她为有缘看她的人开放着。花朵与你的双眸对视的一瞬间,你与花朵就进行了心灵的交流和沟通。这交流和沟通没有任何功利色彩,它纯是精神上情感上的交流和沟通。万物皆有灵,万物之间是通识的,就像贾宝玉脖子上佩戴的通灵宝玉一样,具有一除邪祟二疗冤疾三知祸福的万能之功用。我们对万物的通灵认识有限,只不过我们不能借助聆听读懂她的语言和内心的情感。 180802下午红香圃
一月五日
人不可能在竭尽全力地费心费力追求之中,完全听到宇宙深处的轰鸣。而夏日午后青枝翠叶之间知了在声声长叹,在知了的长叹生中,见证了生命存在的状态和意义。知了为了吟唱而吟唱,为了活着而吟唱,它们在吟唱声中活着。因为它们感觉到生命需要吟唱,爱需要吟唱,所以它们就不停歇地唱着生命的颂歌,把绕梁的奇妙乐声献给这寂寥的世界。
人们总是喜乐厌悲,听到喜乐之音就快乐幸福,内心就宁静,就体验到了生命之美。而听到忧伤的哀乐就悲苦,眼前一片悲哀的迷雾。
外界缤纷的世界有太多扰乱我们心灵世界的嘈杂,摈除所有的嘈杂之音,专注于一种无声的惊雷之中,我们就感知到了生命嘈嘈切切错杂弹的琵琶声。
人的心是无限的,它不像线段一样有起点有终端。在这个巨大的空间里,会产生无穷无尽的妄念。
古人的生活是简单的,但是却充满了发现之乐和探索的诗意。在外表言行的简单之中,内心却是细腻精致的,古人的心那么敏感,他们能够感觉到夜来的风雨声和落花坠地清脆的声响。
一月六日
人只有在轻松的不动用注意力的情况下,才能听到大自然神秘的声音;如果有意识的倾听,就进行了有意识的选择,只听到了那些我们愿意听的喜欢的声音。那些认为是噪音的不喜欢的声音就过滤掉不去听了。
我们听到了声音,就对声音产生了感应,我们的心就在这声音中沉醉了。有了反应后,我们的内心就会对声音发生情感上的共鸣,于是我们有了喜怒哀乐、忧惧愁苦的情感。人的心灵与万物是可以产生共鸣感应的,是相通的。于是我们会感觉到万物有知有灵。你对种的花草多些亲近,多些交流,给它浇水,修剪枝叶,与它对话,那些花草就活的格外的有精气神,格外的娇艳,格外的焕发出勃勃的生命力。你对饲养的宠物多些沟通,多抚摸它们,多喂食,它们就对你更加依偎和爱怜。
真相是宇宙万物存在的本来面目,它是不加修饰不伪装的、原生态赤裸裸的,它通过人们的感觉、嗅觉、视觉来反映到人们的头脑之中,然后再投射到人们的心灵里。
全部接纳世界上一切的声音,不加选择地融进人们的内心。我们的心就充盈起来了。
一月七日
学会知识,让知识转变成智慧,理解一切,用它来丰富我们的精神。而并非是完全运用我们学到的各种概念和技巧。我们只是拥有了知识,还没有把知识转化为智慧,用智慧来指导我们的行为。就好像我们在书店里买了一本你喜爱的书,却并没有仔细地阅读,开动脑筋思考,把书中的精华吸收消化成自己的精神养料。又如我们在商店里买了一件昂贵的名牌衬衫,假如你把它放在衣箱里面而不去穿它,衬衫就发挥不了任何作用。我们应该在需要穿上时就穿在身上,去歌剧院听歌剧,去舞会跳舞,去衣锦还乡。我们交了朋友就要让朋友在我们的生活中起到好的作用,有所受益。而不是将朋友舍弃一旁,不管不问。
日三省乎吾身,每天花费三五分钟属于自己的时间,反思自己的日常行为,反思自己的言行得失。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觉察自己内心的需求,品味自己的情感渴望。我们听取别人的意见,只是作为参考,而不能让别人的话左右我们内心的方向。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崇拜自己,尊重自己,在自我尊严中感受到自己的高贵。只有这样才能让别人尊重我们,崇敬我们。相信自己,善待自己,而不是被别人的语言行为所左右,进而失去方向,感动迷惘。我们应该站着,而不是跪在别人脚下,特别是不能跪在女人的石榴裙下,屈了男人的志气。
看清自己的内心并不容易,一旦我们能看清自己的内心,顺着自己内心的需求前进,就能够摈弃尘俗的喧嚣,使自己的内心安静下来。
一月八日
看书是学习,聆听、观察、思考也是学习。我们不仅在课堂上学习书本里的知识,还要读社会这部无字大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社会这个海洋般的大课堂上学习。保持着活到老学到老的强烈求知欲,保持着儿童般的好奇心,永远进去,生命不息,学习不止。
用生命去听,比用心去听理解、感悟的更深刻,更能深入到事物的本质中去。干什么事都应该用整个生命去专注的做,欧美足球明星是用心踢球的,他们把生命的热情全部倾注到足球上,于是踢球成了艺术。而中国足球运动员是用脚踢球的,于是在像一群豺狼虎豹的欧美足球运动员面前,中国足球运动员成了一群小老鼠,在足球场上四窜,踢球成了一项机械的枯燥的体育运动。
学习的过程就是修炼的过程,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的向前走,只要不停下来,总能到达理想的彼岸。不怕慢就怕站,我们要学习乌龟的精神,慢慢地向前不停的爬,最终胜过了奔跑很快的兔子。
观察事物也和做事一样,要把全部的生命热情倾注到事物上面,全心全意地用心去观察。而不是用眼睛去观察。法国的昆虫学家法布尔用一生的时光,用心走进了昆虫的世界,达到了自由王国的境界。在昆虫世界里,法布尔的生命充满了喜悦和幸福。他的观察是那么细心,那么专注,一天,他趴在地上,用放大镜观察蚂蚁搬死苍蝇,一连看了三四个小时,以致周围挤满了人。有人还骂他是个“怪人”,可他全然不知。又有一次,他爬上果树观看蜣螂的活动入了迷,直到树下有人叫“抓小偷”,他才从昆虫王国的迷梦中惊醒过来。 还有一天的大清早,他在路上散步,忽然听见蛐蛐的叫声,于是他循着声音来到一块石头旁,轻轻地躺下,观察蛐蛐的活动。几个农夫早晨去摘葡萄就看见了他,到黄昏收工时,他们看见法布尔还躺在那里呢。他们实在不明白,这个人怎么花了一天的功夫,只看一块石头,简直是中了邪! 其实他们不知道,法布尔在观察石头旁的蛐蛐呢。
法布尔出生于农民家庭,从小生活极其穷困,作过中学教师,靠业余自学,花十二年的时间,先后取得双学士和博士学位,在中学教书二十余年兢兢业业,同时业余观察研究昆虫及植物,发表过非常出色的论文,得到达尔文的肯定,帝国教育部奖励他,但他想“登上大学讲台”的梦始终没有实现,开辟独立的昆虫学实验室的愿望始终得不到支持。他的前半生一贫如洗,后半生勉强温饱,但法布尔没有向“偏见”和“贫穷”屈服。他依然勤于自修,扩充知识储备,精心把握研究方向,坚持不懈地观察实验,不断获得新成果,一次又一次回击“偏见”。他向学生传授自然科学新知识,也得罪了不少以生理功能解释本能的生物学同行,他不怕人们指责自己没有与“十九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中的细胞学说和进化论保持一致,他几乎是在忘却一切。法布尔一生最大兴趣,尽在于探索生命世界的真面目,发现自然界蕴含着的科学真理。正因为他热爱真理所以他撰写《昆虫记》时,一贯“准确记述观察得到的事实,既不添加什么,也不忽略什么”。法布尔为之献身的,正是这种揭示把握“真相——真理”的伟大事业。这成了他一生的至高理想和崇高劳动,他为此幸福与安慰。他将一切品质和才华汇集在这种精神之下,为人类做出自己独特的奉献。
法布尔是第一位在自然环境中研究昆虫的科学家,他穷毕生之力深入昆虫世界,在自然环境中对昆虫进行观察与实验,真实地记录下昆虫的本能与习性,著成了《昆虫记》这部昆虫学巨著。法布尔的心中充满了对生命的关爱之情和对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他以人性观照虫性,昆虫的本能、习性、劳动、婚恋、繁衍和死亡无不渗透着人文关怀;并以虫性反观社会人生,睿智的哲思跃然纸上。在其朴素的笔下,一部严肃的学术著作如优美的散文,人们不仅能从中获得知识和思想,阅读本身就是一次独特的审美过程。
《昆虫记》不仅仅浸淫着对生命的敬畏之情,更蕴含着某种精神。那种精神就是求真,即追求真理,探求真相。这就是法布尔精神。如果没有那样的精神,就没有《昆虫记》,人类的精神之树上将少掉一颗智慧之果。
法布尔以生花妙笔写成《昆虫记》,誉满全球,这部巨著在法国自然科学史与文学史上都有它的地位,这部巨著所表述的是昆虫为生存而斗争所表现的妙不可言的、惊人的灵性。法布尔把毕生从事昆虫研究的成果和经历用大部分散文的形式记录下来,详细观察了昆虫的生活和为生活以及繁衍种族所进行的斗争,以人文精神统领自然科学的庞杂实据,虫性、人、性相融,使昆虫世界成为人类获得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文学形态,将区区小虫的话题书写成多层次意味、全方位价值的巨制鸿篇,这样的作品在世界上诚属空前绝后。没有哪位昆虫学家具备如此高明的文学表达才能,没有哪位作家具备如此博大精深的昆虫学造诣。《昆虫记》作者被当时法国与国际学术界誉为“动物心理学的创导人”。在晚年法布尔出版了《昆虫记》最后几卷,使他不但在法国赢得众多读者,即使在欧洲各国,在全世界《昆虫记》作者的大名也已为广大读者所熟悉。文学接尊称他为“昆虫世界的维吉尔”,法国学术界和文学界推荐法布尔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可惜没有等到诺贝尔委员会下决心授予他这项大奖,这位歌颂昆虫的大诗人已经瞑目长逝了。
《昆虫记》被译成许多种文字出版。他被誉为“昆虫诗人”,我国也翻译出版了他的大量作品。《昆虫记》是法布尔以毕生的时间与精力,详细观察了昆虫的生活和为生活以及繁衍种族所进行的斗争,然后以其观察所得记入详细确切的笔记,最后编写成书。《昆虫记》十大册,每册包含若干章,每章详细、深刻地描绘一种或几种昆虫的生活:蜘蛛、蜜蜂、螳螂、蝎子、蝉、甲虫、蟋蟀等等。
一月九日
用自己的眼睛、自己的头脑去发现你眼中看到的新事物,并深入地思考,用心去感悟与它相逢时,那一刹那的喜悦和幸福。那你就是喜悦的,就是幸福的。如果通过别人教给你的经验、知识间接地去发现,就不能体验到探索的快乐。
对人生的体验需要自己用一颗没有受到世俗污染的心灵去感受,于是你身上的一切包袱都应该放下。轻装前进。如此一来,你的心灵就是空明的。
道是先天存在的,就好像是一座宝山,它很久以前就矗立在那里,等着你去走近它,拥抱它,挖掘它呢。
我们发现真理的途径是很多的,科学家在实验室里做实验,探矿者在野外探查,哲学家的冥想等等。
一月十日
学习对我们每一个人的影响是很深远的,我们一出生就处于学习状态中,一直到生命的终结,学习方止。学习是一种对全新事物的心理上的体验和感悟。感悟就是一种恍然大悟,茅塞顿开的状态。
对于人生中的种种困惑,种种谜团,我们仅仅依靠个人往昔的经验或教训,以前积累的有用无用的信息是解决不了的。
到底有没有心理上的学习,这需要一些理论家从原理上进行分析、综合和概括。而我们每一个人面对人生的种种挑战,总要找到解决的方法。
每一个人的认知可以画出一个个大大小小的圆圈,每个人都在自己的人生圈圈中打转转,做些自以为有意义有乐趣的事。 180906上午 易大壮于十四中图书室
一月十一日
一味地机械记忆知识和信息,并不是有创造性的学习。真正的学习是用探索的目光发现事物本质之中的奥秘,找到事物的规律和向前发展的未来变化及方向,还有对事物前景的准确预测。
事实是客观存在的,只不过是我们的认知能力有限,不能看到遥远的时间和空间深处的状态。在浩瀚无垠的宇宙之中,我们短时间内不可能认清它的基本面貌。
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对某一事物的喜好能产生巨大的认识它的动力和渴望。因喜好而产生浓厚的兴趣,因兴趣而去探求它的一切,这个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
强迫只会产生逆反,强迫不能使一个人去认知真理。反而会阻碍对真理的认识。人们总是好为人师,千方百计挖空心思地去诱导别人,强迫别人跟着自己向愚昧走去。学习本来是多么快乐的事,在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时候,体验到发现的喜悦。我们对世界的追问就好像阅读推理小说一样充满了悬念,这个发现的过程令我们兴奋不已。但是,如今的应试教育和填鸭式教学模式,使本来充满了乐趣的学习变成了枯燥无味的死记硬背。应试教育不仅摧残了学生,它还摧残了教师和家长。呆板僵死的教育机制早已经到了变革的时候了,为了我们的孩子,行动起来吧,让我们的教育发生革命性的革新。鲁迅八十年年前救救孩子的呼声言犹在耳,,可是我们的教育革新却总是雷声大雨点小。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