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战争, 我们会想起各种谋略,像中国的“草船借箭”,“名修栈道,暗渡成仓”,“空城计”等故事,国外像汉尼拔和拿破仑翻阅阿尔比斯山,出奇制胜,也让人津津乐道。战争中的各种计谋,最能激发我们的兴趣,的确战争中有很多我们意想不到的策略,会被发明出来,因为战争这件事是人类破坏级别最高的行为,除了物理规则外,它不用遵守任何规则,任何手段都可以尝试。所以战争中人类使用过的计谋千奇百怪,花样迭出,有很多平时异想天开的想法,人们都在战争中尝试过。
所以我们往往会对战争中的将领谋士所吸引,为他们的计谋,和战术所折服,我们喜欢诸葛亮神机妙算,出奇制胜,喜欢看各种大胆的奇思妙想
但无数的事实告诉我们,决定战争胜负的,绝大多数时候都不是军师的计谋、主帅的能力、武将的英勇,而是国力。
一、奥斯曼土耳其攻打拜占庭
奥斯曼攻占拜占庭,是历史影响深远的事件,我们往往被穆罕穆德二世的强大意志和军事才能所吸引,被土耳其的威力巨大的火炮所折服,在战争中,穆罕默德二世不止一次发挥了他的军事想象力,《人类群星闪耀时》描述了这样战争细节,金角湾是土耳其进攻的最大绊脚石。它非常深,就像弯弯绕绕的盲肠,土耳其军队根本无法驶进这里。金角湾的入口处,这里被设下了天罗地网——铁索阵,使土耳其舰队无法从正面进入金角湾。为了控制金角湾,穆罕默德产生了一个惊人的构想,称得上震古烁今的计划,丝毫不比拿破仑和,它丝毫不比战争史上汉尼拔和拿破仑的大胆行为逊色——既然土耳其的战舰无法在外海体现他们强大的战斗力,海路走不通,还不如干脆走陆路,将上百艘舰队从陆上直接运送过去。根据穆罕默德的计划,土耳其士兵将用人力拖着庞大的战舰穿越坎坷不平的多山的岬角地带,长驱直入,直接抵达加拉塔边缘的内部水域。
土耳其士兵运来了大量的圆木头,木匠们把它们制成滑板。之后,木匠们将从海上拖上来的战舰固定在上面。同时,上千名工人也展开了土方工作,无数的巨大圆木被士兵和工人们涂满了油脂,接着,他们将被固定在滑板上的战舰放到圆木上;拉着船前行的是两排数不尽的水牛,无数工人和士兵则在后面推着。终于,圆木滚动了,战舰也开始移动了 ,仅仅在一夜之间,70艘挂着三角旗、满载水兵的土耳其战舰从天而降,奇迹般地出现在金角湾中央。拜占庭人不敢相信眼前的事实,当战舰在水面上航行时,他们狠狠地揉揉眼睛后才确信自己的危境。他们一直坚信土耳其军队根本不可能进入金角湾,但事实摆在眼前,他们绞尽脑汁也不知道其中的缘由。
在这些战略背后是,土耳其强大的国力,而造船,铸炮炮,都耗费巨大,穆罕默德二世,以举国之力,足足15万大军,粮饷充足;欧洲人在基督教世界文化遭到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的关键时刻,他们热衷的仍然只是鸡毛蒜皮的教派纷争,从来不愿意暂时放下彼此的分歧,支持拜占庭,致使拜占庭却孤立无援。
单看军事对比,区区7000守军,弹尽粮绝,面对装备精良的15万苏丹大军,胜败早分。
二、汉武帝北击匈奴
汉武帝大破匈奴,是在汉族王朝对战游牧名族少数不多的巨大胜利之一,李广,霍去病,卫青也因此家喻户晓。
在《历史原来可以这么学中》描述了战斗的概况, 游牧民族战斗力枪火汉民族的步兵,农耕民族的步兵军团打不过游牧民族的骑兵,于是汉武帝花了七八年时间养了四十五万匹马,建立了一支庞大的骑兵部队。 你有啥我就拿钱买啥。骑兵比步兵厉害?那我花钱也养一支骑兵,比你人数还多得多了,不就解决了吗? 凭着这支庞大的骑兵部队,再加上用人得当,汉朝军队在和匈奴的作战中获得了一系列辉煌的胜利,这些胜利放到整个中国古代史里,都是耀眼的。
汉武帝还是不满足。斩草必须除根,武帝希望能把匈奴彻底消灭,保证北方边境的永久平安。于是他又组织了一支更为庞大的军队,决定深入北方,把游牧民族彻底剿灭。 匈奴也不是坐以待毙的傻子,他们知道汉朝远征军的劣势:远征军离本土越远,补给线就越长,中间只要有一个点被匈奴切断了,远征军就要陷入弹尽粮绝的境地。于是,匈奴采用“坚壁清野”的策略,不给汉朝军队留下任何可以利用的物资,同时派出骑兵,准备随时骚扰汉军的补给线。
汉武帝是怎么应对这个困难的呢? ——咱人民币玩家啊!咱拿钱砸啊! 汉武帝大手一挥,给远征军配备了一支由几十万步兵组成的辎重军团,带着粮草一起走。相当于随身跟着一个庞大的军事基地。匈奴对于深入进攻的汉军,多采用游击、分割、包围的战术。但面对一个这么庞大的军团,上述战术也就没有什么意义了。 就靠着这种挥金如土的打法,汉武帝赢得了巨大的胜利。匈奴被赶入大漠深处,好几年不敢再入侵汉帝国。
但是战争的成本是惊人的,农耕民族养马的成本太高,高到号称很有钱的农业帝国也养不起。
马的体重是人的三倍到五倍,也就是说,一匹马要最少抢三到五个人的口粮。别忘了,这三到五个人的口粮还需要花人力去种植,这里外里,就是很大的一笔负担。 另外,马不是光给吃饱了就行。就像人要锻炼一样,战马每天需要大量时间的奔跑训练,这要消耗大量的能量,所需的粮食更多。
而战争中战马的消耗量十分惊人。汉武帝打败匈奴的那场最大的胜仗,汉军出动了约十四万匹战马,损失了约十一万匹。这还是一场大胜仗都损失成这样,那一般的战争还怎么打?
而且汉军深入北方的代价太大了。
汉武帝选择了一个非常烧钱的办法:让远征军随身带着几十万人的补给兵团。 问题是,这几十万人也要吃饭啊。所以,汉武帝是靠多支出了几十万人的人力与口粮来解决补给问题。古代运输成本极高,按照司马迁的记录,汉朝给西南边境运送粮食,运输成本高达六十多倍。秦朝时从山东地区运粮到内蒙古,运输成本高达一百九十多倍。而汉武帝北征,距离更远、路途更艰苦,运输成本还会更高。哪怕就按六十倍计算,这也意味着汉武帝一下子就要往大漠里扔进去最少几千万人份的粮食。这个数字太恐怖了,当时全国的总人口也不过几千万人。
所以可以看出汉对匈奴的本质是国力和财力的胜利。
三、历史上很多的事例都说明了战争背后是国力的较量。
像秦国为什么能够统一六国,不仅仅仅是因为外交和战术,更因为他的国力,在白起时,秦国的面积已经是六国的总和,秦国可以养一支80-100万人精锐部队,这在当时,没有那个诸侯国可以做到,长平之战,赵国倾其所有才有凑足40万大军,其他国家就更少了。仅此一点,决定了秦国可以战胜其他六国。秦国的胜利不是偶然, 偶然不会让秦国一而再再而三地获胜,一切皆秦国的国力远远超过了其他诸侯国,它最终统一了天下。
再比如三国时,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都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但是,奇迹般的战术只能延缓历史的进程,却改变不了历史的大趋势。曹操在用人、治国、屯田、用兵等各方面的综合能力远远超过其他军阀,因此他的崛起是历史的必然。当时曹操的人口400多万,而刘备只有100多万人口,孙权的江东大概200万。所以,曹操在赤壁之战中虽然输了,但是曹魏占据的领土最大,在三国中的生产力最强。随着时间的推移,曹魏和蜀吴之间的国力差距越来越大。最终,中国还是被曹魏以及接替曹魏的晋帝国统一。
一两场,战役或许可以短时间类影响历史的进程,也不乏有人可以以少胜多来创造历史,但这毕竟是小概率事件,我们不能把传奇当常态。
小结
个人的谋略可以影响局部战争,比如一个超级厉害的军师,可以靠一个计谋用几百人打败几千个敌人,取得一次辉煌的胜利。但是,计谋并非战争常态,第一次成功之后,第二次使用未必还会成功。国力强大的一方就算局部吃亏,还可以靠源源不断的补给淹没对手。你用计谋多消灭我几百人,我就多补充几千人、几万人,只要大战略上不出问题,胜利的一定是国力强的一方。
如同现在的商业竞争,最后都是资本的较量,当年的团购网站百团大战,后来的滴滴快的烧钱竞赛,摩拜,OFO单车,这些新的项目,最后都是资本的较量,那些融资能力强弱的竞争,往往快递铺开市场,成为市场上的垄断者,成为独角兽企业,成为赢家,排在后面的便很难再生存,只能被收购,或者失败告终。所有的竞争背后是都是综合实力的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