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2006年12月14日我的一篇网络日记,不知道那个blog网站现在是不是还活着。
一转眼,12年了,这次讲座算得上我最初的一次早期阅读启蒙。那时候国内绘本还非常稀有,可喜的是12年过去了,优秀的绘本书已经开始走入普通中产家庭,国产绘本也已经起步,当年做讲座的两位绘本作者姬炤华和徐萃夫妇终于迎来了绘本的春天。
今天临下班公司组织了一个早期阅读的讲座,准确地说,应该是我的顶头上司组织了这个讲座。
我的这位老板呢也算一个神人,上晓天文下知地理前五百年后五百载,基本上,没啥是他不知道的,无论啥话题,有人提个头,他就能滔滔不绝地顺着讲它一两小时,关键是还头头是道儿,绝不是信口开河。每次和他开会,没有一个小时内能结束的。据说他学过法律、心理学、中医等等,当然本职工作是IT。有一段时间,跟他开会、闲聊,可能是因为我们两个lead(我和另一个女同事)都是孩子妈妈,说着说着就拐到儿童教育和儿童心理学上去了,他是丁克一族,但在这个话题上毫不逊色,比我们这两个妈妈懂得还多。后来,他就提到认识一些朋友是做儿童绘本书的,正在推广早期阅读,说:哪天把他们找来跟你们聊聊。
就这么着,有了我们今天的讲座。时间呢当然不能太占资本家便宜,安排在下班前一小时,计划是两小时的讲座,结果讲了三个小时还多。
讲座的人有三位,一位是我老板的太太(见了面我们才恍然大悟,难怪他如此卖力地向我们介绍这个讲座 :-D),另外两位据说是国内很厉害的儿童绘本画家,厉害到什么程度呢?只为台湾和海外出版社画绘本,因为他们的价钱国内的出版社根本出不起。
这两位绘本画家对于不能为国内孩子出书也很郁闷,所以决定推广这个早期阅读活动,以便绘本可以在国内有一个好的发展。
说到这个绘本,在国内绝对是高消费,儿子的每一本书基本都在十至二十元,甚至更高,这个价钱别说普通老百姓买不起,就是在我们这种高薪人群中,买这种书的人也很少,起码在参加这个讲座的我的同事们中间,只有我是 只 给孩子买这类书的,另一个lead是什么档次的书都会买一些,其他的人,基本上都是给孩子买国产的最常见的图画书。
在大多数人的概念里,没有这种绘本书的位置:或者根本不知道这种书的存在,或者是看不出这种书与国产图画书的区别,或者是看到区别却并不认为有必要做这种投资。
说到底,一是经济因素,二是观念因素,而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据说这两位画家在国内曾经有一年多没有一笔业务,吃喝都成了问题,直到开始为台湾画绘本并得到海外同行的认可。
这个讲座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什么要推广早期阅读
第二部分:好的绘本书的特点
第三部分:绘本和早期阅读
第四部分:亲子共读
第一部分:为什么要推广早期阅读
早期阅读的典范国家应该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美国有很多有关早期阅读的计划和政府活动,克林顿在职的八年间,政府推出很多早期阅读项目,其中包括在1998年推出了阅读卓越法REA,将早期阅读列为国家一项法律法规。911事先时布什正在某小学与小学生们做“亲子”共读,这种活动正是克林顿时期确定的诸多早期阅读项目要求的内容之一。
为什么美国如此重视早期阅读,这要从知识更新周期说起。
如今我们的时代被称为知识爆炸时代、信息时代。十八世纪时,知识更新周期大概是八、九十年,而到了二十世纪末,就只有五至十年,进入二十一世纪,知识更新周期只有二至三年,这一点,大概IT业的人体会最深。
所以,从现在起,再也不要指望学校里学十年就可以用一辈子,这种时代一去不复返了。那么,无论是对于一个人还是一个国家,它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是学习的能力和创造力;学习能力和创造力从何而来?从自主阅读能力和终身学习的习惯而来。
培养自主阅读能力和终身学习习惯正是美国早期阅读项目的主要目标。
从功利的角度说,有调查表明,有早期阅读经验的儿童中高智商儿童比率是20%,相反,在没有早期阅读经验的儿童中高智商儿童的比率只有5%。另一方面,国内的调查表明,在厌学儿童中,60%的孩子缺乏早期阅读经验。所以,就算是在中国式的应试教育体制下,早期阅读也是很有用的。
第二部分:好的绘本书的特点
既然早期阅读如此重要,那么到底应该读什么呢?是不是只要从书摊上买本书回来读就一定有利?显然不是,从某种意义上说,早期阅读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意思是,读烂书还不如不读书。
为什么说目前国产的大部分图画书不好?
姬先生给举了个非常有趣的例子,他画了一张脸,给它加上兔子耳朵就变成兔,给它加上猫的耳朵就变成猫,给它加上两小辫就变成女孩,给它加上小歪毛就变成男孩,这就是国产图画书的技法,他讽刺一幅画着小猫小狗小熊小松鼠的国产图画书,说画中形象如此的一致,简直就象是一家人在开化妆晚会。另外,姬先生又讲解了为了降低成本提高产量,国产图画书的创作和制作过程,讲解为什么我们的童书里苹果个个又大又红又光亮,没有一个长成现实中苹果的样子。
我从来没有认真想过为什么我一直那么不喜欢国产图画书,宁可大把花钱买进口绘本,当然书的材质太差是一方面,但国产图画书的确面目可憎,只是为什么可憎我却没有深思,看到姬先生从一个画家的生产过程来讲解,我才终于醒悟为什么我在选童书上如此坚决地崇洋媚外。
(注意:这是12年前国产图画书的情况,现在国产图画书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
那么什么是好的绘本书?
首先要澄清什么是绘本书,绘本书不是图 + 文,而是图 x 文。在绘本书里,图和文都是不可或缺并相辅相成。
最典型的例子是《母鸡萝丝去散步》,整本书全文如下:
母鸡萝丝出门去散步,她走过院子,绕过池塘,越过干草堆,经过磨坊,穿过篱芭,钻过蜜蜂房,按时回到家吃晚饭。
如果单看这个文字,实在是没啥可说的,但配图上那只一路跟着母鸡试图吃掉她,却一再倒霉发生事故的狐狸,配上母鸡全程对狐狸无知无觉的一派天真,使这本书变得吸人入胜,这本书差不多是儿子最喜欢的图书之一,每次看都乐得满地打滚。这本书的首页,则是母鸡散步的农庄的全景图,儿子很喜欢在这张地图上重复母鸡的行走路线。好的绘本,从封面到封底,没有一页是随意的,每一页每一图每一字都包含精心设计。
优秀的绘本书之所有优秀在于两个方面:艺术性和故事性。
艺术性是指绘本的形象、绘画过程、色彩、线条、肌理、技法;故事性是指故事的形式、价值观、表达方式。
以图画的树的形象为例,好的绘画树有各种各样的样子,而不会是一成不变的树干树枝树叶。
以故事的形式为例,三只小猪的故事在西方已经演绎了无数的版本,从血腥暴力的格林原版,到去除暴力的温和改良,到搞怪的大野狼接受采访重讲三只小猪的故事,等等,而我们的西游记还一直是一成不变的孙悟空打妖怪,据说前一阵有人要拿西游记搞怪,六小龄童先生还跑出来抗议。
总之,无论是艺术性还是故事性,好的绘本会在一切可能的方面表现出多样化,使孩子不会简单地认为海就只能是蓝的,树就只能是绿的,人非好即坏。
实验证明,多样化丰富化的环境可以使小白鼠的大脑变大变重皮层变厚,不言而喻,小白鼠都能变聪明,人就更会变聪明。好的绘本正可以提供给孩子丰富的认知。而劣质的绘本所带来的就是固化思维,更多的国产书,包括大多数家长,重视的是传授1+1=2的知识,急于看到这种知识的灌输带来的短期喜人的效果,至于这种劣质的知识灌输十几年后会不会把孩子变成一个活的计算器或别的什么机器,似乎没有人太在意。
第三部分:绘本和早期阅读
好了,早期阅读很重要,那为什么一定要读绘本而不是别的什么书?
因为,很简单,孩子不认字。
图是最直观的,好的绘本会用图画来讲故事,会在图画中加入各种细节,使孩子主动参与到阅读中来,而劣质的图画书没有这个作用。
儿童可以通过读图来理解体会故事,通过感受故事来丰富自身认知体系。
一个例子是《我有友情要出租》,讲一个大猩猩在森林里非常寂寞,所以贴出告示要出租自己的友情,正好一个小女孩跟着父母来森林考察,也很寂寞,就跟大猩猩成了朋友,后来小女孩走了,大猩猩又陷入寂寞。
这个故事如果从字面上讲,大猩猩是个很值得同情的角色,但实际上,看过这书的一些孩子不同情大猩猩,为什么呢,原来图画里藏着一只小老鼠,这个小老鼠在每一页都跟在大猩猩旁边,所以孩子说:大猩猩并不是没有朋友。
其实这正是作者想告诉孩子的:记得惜取眼前人。这个记得惜取眼前人其实也正是人性的缺点,大部分人都容易忽视手中拥有的,觉得是理所当然,却去拼命地追求不可及的。这本故事,完全没有从字面上来灌输孩子要珍惜眼前所有,但它的画却让孩子能懂得这个道理。
对于家长而来,绘本的好处是有丰富的信息便于开拓性引导,鼓励孩子从图中获取信息主动交流。很汗地说,我读过《我有友情要出租》,却没看到那只小老鼠,更看不到这层深意来,所以要说引导,我的脑子已经是被教育坏了的,很难担当如此重任。
早期阅读的好处在于给孩子更多的情感体验,提高逻辑思维能力,提高注意力、记忆力、创造力、观察力、语言和认知能力,当然,国人读书,还要有一个重任:传承文化。
第四部分:亲子共读
早期阅读的形式有很多:孩子自己阅读、孩子们共读、媒体阅读(如放录音带)、老师领读、亲子共读。不用说,效果最好的就是亲子共读。
原因很简单:一对一的阅读,孩子的任何反应你都可以及时反馈,而且是有针对性的反馈。所以从沟通效率、反馈、信息接受程度、引导、充分阅读几方面考量,亲子共读都是几种早期阅读中效果最好的——不是那么简单就选你当爹当妈了。
通过家长的有利引导,可能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这里有一个循环:可接受的信息->阅读兴趣->阅读主动性->可接受的信息。意思是说,你为孩子提供他可以接受的信息,则可以提高孩子的阅读兴趣,对阅读有兴趣,孩子就会有阅读主动性,主动阅读,则孩子可以得到的信息更多,如此反复,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其结果,自然是孩子的认知能力提高,知识面扩大。懂得越多越聪明,这个道理谁都明白。
通过亲子共读,可以构建安全型亲情依恋关系,所谓安全型依恋,我的理解是,孩子对父母的依恋分两种,一种是孩子对外界恐惧甚至对父母有恐惧(比如怕父母离开)所以依恋父母,一种是孩子对父母的爱使他依恋父母。安全感是孩子心理最重要的需求,安全感得到保障的孩子性格阳光,自信心强,更有能力面对困难解决问题,容易与人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而相反,安全感缺乏的孩子一生都在吃这个恶果。具体怎么样,我们不妨自问。呵呵,国人有多少是是在非安全型亲情依恋(甚至不依恋)关系中长大的?如果不想自己的孩子重过自己的童年,先把绘本读起来。
最后,解释一下两个词的区别,我一直的目标是希望儿子能早些开始自己读书,但直到今天,儿子还是每天拎着几本书放在我面前命令:讲!我以为,这是我教育的失败,但我错了。
“自主阅读”和“自己阅读”只一字之差,但意思完全不同。当孩子拿着书来找你读时就已经是自主阅读了,这表明他有阅读的主动性,当然,他可能仍然还留恋亲子共读的温馨,所以不肯自己去读。而自己阅读并不等于自主阅读,比如小学生复习功课,虽然他是在自己看书,但到底是主动地看还是被逼无奈呢?很难讲。
父母要培养孩子的是自主阅读,而不是简单地追求自己阅读。唯有植入自主阅读意识,才能让孩子长大以后自觉自愿地以阅读为乐。
相关阅读:
体验迥然不同的东西方儿童教育理念
百无禁忌的北美童书
北美反霸凌教育
和阅读有关的心理学、认知学、教育学
爸爸妈妈一定要了解的阅读元认知(上)
爸爸妈妈一定要了解的阅读元认知(下)
四年级滑坡:哈佛心理学家解读小学生阅读大坑
面对孩子的“十万个为什么”,你是哪个级别的家长?
如何培养儿童阅读习惯
不一样的加拿大:不安静的图书馆
为什么北美孩子的阅读量大
不同年龄儿童的阅读特点和给家长的建议
Read Right - 阅读教育博士与她的阅读障碍症儿子的故事
英语分级阅读概述
回首读书路
听说你的阅读量输给了五岁小朋友?
12年前的一次早期阅读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