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家有发现绝大多数南方地区的人和北方地区的人在工作上处事方式的不同吗?
举个自身栗子
我一老乡儿,家里在东北开连锁餐饮的,典型的东北豪气小老板儿。我另一个在工作中认识的好朋友林哥,在深圳做金融,事业做的也小有成就。
正赶上过年回老家和老乡聊天,我就提到了深圳的林哥,说到他的“光辉事迹”以及我是多么的崇拜他,哈哈
说得老乡也动了心,拉着我说一定要约一面,看看也做点投资啥的。我一想,可以啊,对双方都有利。
过了年,他们二人都挺高兴的大老远来北京见了面。
老乡宴请林哥,二人畅谈了两个多小时,但最终不欢而散。
事后我问林哥,林哥很遗憾,“你老乡人很好,特别热情豪爽、大方,但他只和我谈天说地,丝毫没有谈工作的意思,我这大老远来的,时间都浪费了呀。”
而我老乡也特别无奈,“我不是不想谈投资,只是这才第一面,我们的需要慢慢熟悉信任,变成朋友,我才放心和他合作呀,他的时间重要,我辛辛苦苦多年的积蓄也重要啊。”
他们说的都有一定的道理,我一时也不知说什么好。
2
类似的事件也不止一个。
外出去做商务拓展,北方上司建议先吃饭喝酒谈,感情深一口闷,喝酒喝好了,事也就办成了,经常把我们一些南方客户搞得很尴尬。
感情深?陌生人之间何来感情?
北方逻辑是先交朋友后办事儿,或者即便手头无事儿,也该先交朋友,等以后出了事儿再办。可南方人却信奉找人就是为了眼下办事,事情办完,关系自然也就在了,交换的价值,双方自然就互为人脉了
我不是地域黑,站在中立角度来看,北方人更看重人情,南方人更看重效率,可以理解处于近千年来的政治传统
北方人的交流,习惯,博弈和试探;而南方商业传统浓厚,追求效率和结果,找人就要聊事儿,聊事儿就要有成果,没结果就是浪费时间
一些做商务的朋友说,喜欢在南方开拓市场,第一次见面就可以谈成生意,这边的人生意头脑转得飞快,今天你能让他赚钱,他马上给你做,这样的纯市场思维,让经济发展的飞快。当初在广州工作,成天足不出户,敲定一桩生意,就靠几通电话,来到北京后被迫满城跑,但是成交量不升反降,身心疲惫。
2
而另一个朋友也提到,他越来越喜欢上海人的方式,能做什么就说什么,做不到就不承诺,想做什么不想做什么直接说,话说的不必周到漂亮。而北方人喜欢大包大揽,“兄弟这事交给我,放心吧。”可能他自己都不确定这事能不能办成先答应下来,不然觉得没面子。而且北方人办事之前不喜欢先谈钱,“哥们说什么呢,谈什么钱,多伤感情。”但是呢,就因为在价钱方面没有事先说清楚,导致过后钱的事情又都没有达到双方的预期,很可能使二人心中不满,不再谈合作,可能朋友都失去了
北方人谈事喝酒;南方人谈事喝茶、喝咖啡
茶、咖啡越喝越清醒;酒越喝越醉
说了一些南北方的人一些处事方式不同的栗子,其实就是南北方大多数人对于“人脉”这个词的理解不同。
当然,我们对人脉的运用不全是出于做生意的目的,但道理却是可以通用的
3
人脉的基础是双方满意的价值交换,而不应该是谈天说地的混脸熟,因此以发展的眼光来看,
我觉得今后还是南方人的处事方式会逐渐多起来,我发现在我的生活的北方就渐渐有所改变。
在生活节奏逐渐加的大背景下,我们的生命就越发显得有限,同样别人的时间也就越发应该得到尊重,人们协作的效率也越来越重要。
在这拉关系,混脸熟,刷存在感,并不能把眼前人发展成你的人脉,因为没有价值交换。
请客吃饭也不能获取人脉,毕竟在这个丰裕的年代,能被吃吃喝喝感动的人,多半也是草包一个
之前有一阵子很火的虹桥一姐,固守机场得到了很多她与明星艺人的合影,她就是大咖明星们的朋友了吗?而且明星们满足了一姐的合影愿望,但内心未必认可他的行为。因为没有价值交换呀。
人脉的实质是自身价值的投影。如果你没有充足的价值和他交换,他又凭什么当你的人脉为你调遣使用呢?
弱国无外交,屌丝无人脉
社交蒸发冷却效应说,所谓最想认识别人的人,同时也是别人最不想认识的人,最想要约会的人,也是别人最不想约会的人,最想说话的人,别人最不想听他讲,因此那些以为关系就是全部,把混圈子当成走捷径的人,最终都会失望
罗振宇老师曾讲,无论你是否次次都意识得到,我们做任何事都得付出机会成本,因此同样的时间精力用于人脉,就不能用于自我建设,可以达成我们的目标,获得人脉需要付出的成本,前者事倍功半,而后者事半功倍,聪明的读者觉得应该怎样去抉择呢?
我们应该意识到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很有限,每一分钟都很宝贵,越是资深越是身居高位的人越是如此。你是小朋友,你一生还长近,可以无聊,闲的蛋疼,但是你想消耗别人的时间精力,就请一定准备好补偿人家。因为时间就是生命啊!
所以,不要总说谈钱伤感情了,朋友
谈感情不止伤钱,简直“谋财害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