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的晨光漫进窗棂时,我已握着抹布站在客厅。没有往日晨练的急促,取而代之的是指尖触到桌面细纹的温润——这是我新的“晨练”,一场与家务、与自己的温柔对话。
从前提起做家务,心里满是抵触与烦躁。总觉得是“不得不做”的累赘,擦桌子时盯着时钟盼快点结束,整理衣柜时怨怼琐事占了自由时间。可不知从何时起,当抹布细细拂过落灰的书架,看着书本露出干净的封面;当清水冲净沾了油污的灶台,瓷砖重新映出光亮,心里竟慢慢升起一种踏实的把控感。不再是与家务对抗,反倒像在与家里的每一件物品对话:旧茶几上的划痕藏着去年家人围坐喝茶的记忆,斑驳的马克杯盛过无数个清晨的热牛奶,连冰箱里码齐的蔬菜,都像在回应我指尖的温度。
真正让这份心境落地的,是前几天收拾冰箱后的那个傍晚。女儿打开冰箱门时,惊喜地喊出“好干净呀”,语气里的雀跃像颗小石子,在我心里漾开层层涟漪。原来被看见的感觉这么暖,这份来自家人的肯定,比任何赞美都更有力量。那一刻突然想起小时候村里的一户人家:日子不算富裕,土坯房却永远收拾得一尘不染,女主人说话轻声细语,男主人总会顺手接过她手里的农具。那时不懂,为何有的人家锦衣玉食却争吵不断,而这样平凡的家庭,却满是让人羡慕的温柔。如今才明白,支撑起一个家的温暖,从不是金钱多少,而是有人愿意用耐心对待生活,用真心对待彼此。
这两天的改变远不止于此。从前总执着于“学习必须按节奏来”,早课、打卡、笔记,少一步都觉得会落后,心里总悬着一股匮乏感。可今天,我刻意关掉了早课的闹钟,允许自己在擦地时只专注于水流的声音,在整理沙发时只感受布料的柔软。没有了外界的干扰,反而多了与自己对话的空间——原来成长不一定要追着别人的节奏跑,偶尔慢下来,听听自己内心的声音,也是一种收获。
擦完最后一扇门时,转身看见床上还在熟睡的家人,这一刻突然彻悟,幸福从不是“得到什么”,而是“选择什么”。我选择用双手打理家里的每一寸角落,选择用耐心对待生活里的小事,选择放下执念与自己和解,于是生活便回馈我满室的干净与满心的安稳。
原来所谓的“心灵除尘”,从来不是什么复杂的修行。不过是在晨光里擦净一张桌子,在整理中读懂一件物品,在与家人的互动里感受一份被爱。当双手变得忙碌,心反而变得清澈;当不再追逐远方,反而发现幸福就在眼前的一尘不染里,在身边人的呼吸声里,在自己愿意拥抱生活的每一个瞬间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