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总是美好的,因为一个人从来都意识不到当时的情绪;它后来扩展开来,因此我们只对过去,而非现在,拥有完整的情绪。——弗吉尼亚·伍尔夫
01 你当像鸟 飞往你的山
这本书开篇引用了伍尔夫的这段话。重新翻开书本时,我停留了很久,心想为何要用这一段。可昨日今晨的梦境,至今记忆犹新,我突然开始懂了。
作者是塔拉·韦斯特弗,这本书是她的自传体小说。她与我同年,生于1986年。17岁以前她从未上过学,在凌乱的垃圾场里长大,在极具控制欲的父亲身边,成长中时刻准备末日降临。
“我们没有入学记录,因为我们从未踏进教室一步。我九岁时才会有一张延期出生证明,但在这一刻,对爱达荷州和联邦政府而言,我不存在。”
17岁那年,她逃出原生家庭,自学考上大学获取文学学位,而后在哥哥泰勒的帮助下,接二连三获得硕士、博士学位,成为一名作家、历史学家,像鸟一样,飞往了自己的山。所以,一张空白页上,只有四个字,“献给泰勒”。
打开图书柜,目光扫过去,定睛在这本书上,一边重读一边回忆。午间休息时,点上两根艾柱,半躺在床上,脑海里,却满是过去的回忆和塔拉的飞越。
02 17岁的我,也曾越过山丘
重看这个17岁女孩逆袭的故事,我也想到了我的17岁。那一年我高二,在县一中上学,可也是哪一年,永远地失去了,挚爱的母亲。
16岁离家以前,我从未离开过我的山村。村里的生活很慢,我经常坐在地坪边,远望着天边的山脉。那是上麓山,小时候的我们,经常造访那儿,从不担心山里的虫子和大蛇,一进山就是一整天。
从我家的角度望去,有两座山峰并排相连,高度相差无几,很像女人的双乳,也像人的屁股。前者我们羞于开口,但后者我们经常笑着跟别人说,那是“屁股山”。当太阳从“屁股山”的中间,斜下去的时候,夜幕降临了,山村落入了寂静。
正如伍尔夫说到的,“过去总是美好的。”当时意识不到,心里默念的,只是如何走出山村,如何逃离家族。
为了上一中,我全力以赴。那是我第一次,真正的离家出走,从此除了寒暑假,不再属于那座山。
早晨的梦境里,我从家里出来路过奶奶家,看见她坐在二叔家门口,正如记忆中她的样子,可心里明明知道她已经不在了,与小时候不同的是,她看见我,一路小跑,飞奔过来,一脸慈祥地,注视着我的脸,而我也注视着她。
“你的脖子,抬起来,给我看一下,嗯,没问题。看看你的头发,嗯,没有白头发。”我仍然记得奶奶这样说。大概是我心中还有对疾病和老去的恐惧,皆有奶奶的问候浮现在梦境里吧。
可小时候,她从来不对我这样。不管我走出了多远,她都一个人坐在那儿,也从来不给我东西吃,不给我扎头发,仿佛我不是她孙女中的一个。
两岁多的时候,她叫了其他的孩子去吃饭,唯独没有叫我,大概有些失落,我一个人沿着公路,一直走到了镇上,一整天徘徊在那儿,然后又一个人走了回来。
回来的路上,妈妈远远地走来,穿着一件深紫色的大衣,一把将我揽进了怀里。她没有打我,也没有骂我。我哭着跟她说,我的袖套丢了,我去找爸爸了,可没有找到。
至今这个场景,还刻印在我的脑海里,成为最早的记忆。人类太奇怪了,七岁以前的记忆,居然就这样被重叠了,可很多的心理学家,却想尽办法,让我们再想起来,让我们将现在的伤痛,归因于童年的遭遇,怪罪原生家庭,又让我们去和解。
跟千方百计说服塔拉父亲,要塔拉去上学的塔拉奶奶完全不一样,我的奶奶不喜欢我,甚至厌恶我,在亲友面前,她说我不聪明,不会读书,是个笨女孩。
可五岁上学前班开始,我每次捧着双百分的卷子,或者拿着第一名的奖状回到家里,母亲总会高高兴兴地拿出浆糊,把奖状贴在进门一眼就能看到的墙上。
我似乎就是在她们的暗自较量中,长大了,而且成为了所谓的“学霸”,并且也因相对优异的学习经历,实现了“选择的自由”,也拥有更多的尊重和体面。
02 教育,助我飞过山丘,却只剩归途
“你可以用很多说法来称呼这个自我:转变,蜕变,虚伪,背叛。
而我称之为“教育”。”
书本的最后一篇,只有两个字,“教育”,像她的英文书名一样,“Educated”。
我也一样,只有经历过转变、蜕变,甚至于虚伪、背叛的人,才知道如今的我,是如何一个全新的自我。与塔拉的父亲截然相反,父亲极力托举我,让我接受高等教育,帮助我飞越山丘,可他不希望我飞远了。我的父亲没有过大的控制欲,没有双相情感障碍,但是我同样做过很多战斗,也极力挣扎过。
硕士研究生毕业那年,我进到他工作的山里,那时候他依然在做旷木生意。我小心地问了一句,爸爸,我想去读博士,我准备申请国外的大学去留学。
为了这一天的飞走,我酝酿了很久。我同寝室的两个同学,一个飞往了英国,一个飞去了韩国。而我还停留在原地,我更加按捺不住飞走的心了。
“妹子啊,别读了,成了女博士,嫁不出去了。”父亲坐下来,点上一支烟,缓缓地说道。
这是我意料之中的答案,所以我并没有失落。而且内心里,我也充满愧疚。这意味着,他要背出更多的旷木,要背负更多的债务。
我最终没有飞远,可也不愿意再回那个山村,当父亲也走了以后,我才猛然意识到,我已经“无家可归”。
我放弃了申请读博,选择了就业。可同时也在酝酿着,新一次的离家出走。研究生毕业的那一年,我遇到了我的先生,我提前把自己嫁了,从来都说“女汉子”愁嫁,竟成为了毕婚一族。
父亲为此非常生气,在电话那头骂我。可从小就听惯了,我不想再听话了,只想去过自己的生活。
后来,我辞去了大学老师的工作,又创办了自己的公司,又跟着先生“流放”到千里之外的西北,而后又回来,在无数次挣扎之后,重新踏入职场。
塔拉飞往了自己的山,写成了上市第一周便登上《纽约时报》畅销榜的小说,成为比尔·盖茨年度荐书的NO.1。而我,若以功利而论,没有编制、没有地位、没有高薪、没有作品,成了一个十足的“loser”。
“有人问,女孩子上那么久的学,读那么多的书,最终不还是要回一座平凡的城,打一份平凡的工,嫁做人妇,洗衣煮饭,相夫教子,何苦折腾。我想,我们的坚持是为了,就算最终跌入繁琐,洗尽铅华,同样的工作,却有不一样的心境;同样的家庭,却有不一样的情调;同样的后代,却有不一样的素养。”
所以,我依然想记录下来,一个中国式塔拉的故事。
我希望不断地学、不断地写、不断地练,最终也能写出一本我自己的书,即便没有塔拉那样的名望,也至少让孩子们知道,她们的母亲,曾为自己的人生拼尽全力,希望她们未来比我做得更好、更出色。即便如我一样,跌入平凡,也想用杨澜的一段文字,来安慰和鼓励她们。
“父亲所有的故事都关乎我们的山,我们的山谷,我们呈锯齿状的爱达荷州。他从来没有告诉过我,如果我离开这座山,如果我漂洋过海,发现自己置身于陌生的地面,再也无法在地平线上搜寻那位公主时,我该怎么办。他从未告诉过我如何知道,我该回家了。”
是啊,父亲从来都是托举我离开,可置身在这钢铁森林般的城市里,正如塔拉找不到她的“印第安公主”,我也找不到我的“屁股山”了,也不知道该如何才能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