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董明珠——看清过去才能找到未来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探照灯

文/贺凡

编辑/九品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兵贵奇而不贵直

2月24日,格力电器发布公告:公司提名新一届董事会成员。

在五位成员中,董明珠毫无悬念,位列首位。

此举意味着,带领格力24年的董明珠即将迎来下一个三年任期。

与此同时,多地线下格力专卖店改名为“董明珠健康家”则点燃了网友们的创作热情,吐槽有之,调侃有之,纷纷建议盒马何不改为“马云菜市场”;新东方适合“俞敏洪辅导园”,而网易云音乐不妨改为“丁磊唢呐”。

不管如何,这个流量为王的时代,能吸引人们的眼球,似乎已经事半功倍,何况逆水寻幽,追寻董明珠的过去,人们不难发现,不按常理出牌,似乎正是这位将格力从濒临破产发展到如今年营收两千多亿的铁娘子的撒手锏,往往在重大关口,令格力再下一城。

(格力营收从2001年的65亿一路飙升到2023年的2050亿。)

为何要推出 “董明珠健康家”?

过去几年,格力一直在谋求多元化布局,着力解决格力空调产品“单极化”的问题,更名“董明珠健康家”,实质上,是在搭建一个更加开放、清晰的平台,以此来改变消费者对格力只卖空调的固有认知。——格力电器市场总监朱磊对此回应称。

面对家用电器新贵“小米”的追赶,美的、海尔等老对手的紧逼,董明珠不可能无的放矢,她要做的便是出人意料,兵贵奇出。早在安徽市场做基层销售时,她便因成功要回42万元的货物抵欠账而成为一时美谈。42万的货款,董明珠贴身追债40天。每天除了不得不回宾馆睡觉,几乎24小时紧贴欠债人。

欠债的牛氏公司老板被缠得没办法,后来只得推说空调性能不好,卖不出去。董明珠趁机提出到仓库看看,帮忙了解空调型号及问题所在。

事情伊始,她诚心奔着帮老板一改頽势,解决难题而去。最后当她明白老板同样诚心想赖账,在老板还没回过神来时,直接叫上货车将等价货物全部拉走。

不按常理出牌,守在正义一方,永远做“对的事情”,对公司对产品对客户有利的事,是董明珠内心的坚守。

苍蝇式的追债方式并非董明珠个人独创,过硬的毅力是让人佩服的点。

促狭者说:“一个多月,换成声甜貌美的售车小姐,便是另一个故事。”

了解她的人都说,美貌在她面前一文不值,柔情更是早在多年前便随她丈夫黯然消逝。解决问题的魄力,果敢的作风,才是董明珠的本色。

董明珠=格力

时间线回到1986年,一脸愁容的董明珠在丈夫的病榻前茫然站立。窗外光线明亮,屋里一片阴暗。她明白,自己永远失去了爱人。

有人说命运的齿轮已经开始转动,有人说真正的凤凰涅槃要等到四年之后,也就是1990年,36岁的董明珠只身来到珠海,投身格力电器,当时的珠海市海利冷气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或许是开朗的性格,或许是毫无背景,年轻的董明珠开始从基层销售员做起。

让人们津津乐道的是,仅仅过了一年,她个人的销售额便令人乍舌地突破了1600万元。在实力面前,性别从来不是一道门槛。四年后,董明珠顺理成章,被擢升为格力电器经营部部长,拿到了指挥格力“销售战队”的令旗,格力的董明珠时代正式来临。格力从此迈开步伐,1994、1995年,格力电器收入增速达到惊人的72%与130%。2013年,营收冲破千亿大关。

将董明珠放在这个关键的位置上,是时任格力董事长,亦是格力创始人朱江洪的一记绝手。

1994年的初春,当树上的新枝刚刚抽出嫩芽,朱江洪已经敏锐地嗅到中国空调市场上的血腥味。那时的外资品牌占据绝对优势,本地品牌只能算是初露峥嵘。除了格力,还有春兰、美的、海尔、志高、海信科龙、奥克斯、华宝等。一时烽烟四起,各自争霸,大家拼命扩张产能,历史的车轮碾过同一条轨道。

到了1996年,全国的空调产能达到了惊人的2000万台,而市场的容量不到600万台。在质量控制和品牌号召力上,本土空调品牌根本不是外资的对手。内耗式的价格战由此拉开帷幕。在这场空调大战中,降价彪悍的春兰,华宝,最后都迅速败北。春兰逐渐在空调市场上销声匿迹,华宝被科龙收购。格力美的海尔三足鼎立。宝剑一试锋芒,在董明珠带领下,格力凭借“冷静王”鹤立群雄,在1997年夺下空调销量第一的宝座。凭着技术革新与过硬的质量品控,借着中国经济发展的风口,在她雷厉风行的加持下,“好空调,格力造”逐渐飞入千家百户。

格力空调大热之时,有外资品牌的中国员工舍弃自家生产的空调产品,而选择更有性价比的格力空调,不再是坊间讹传。

看清过去才能找到未来

2024年12月26日,董明珠步入北京水立方体育馆,一身华服参加2024央视财经跨年演讲。这样的大场面,董明珠不知参加了几百场。与往常一样,她充份利用央视舞台,展现格力最新的发展战略,宣传格力产品,格力不单单只是空调好,冰箱、洗衣机也有绝活,雄心壮志的格力要将最好的家电产品带给全世界,与“董明珠健康家”的改头换面先后形成伏笔。好的战略从来不是一时兴起。

董明珠取得的成就,一张A4纸用四号的字体撰写不下。性别在此时无疑锦上添花,在中国的企业家,在中国的女企业家中,她熠熠生辉。


2003-2004年度“中国十大女性经济人物

全球50名最具影响力的商界女强人榜

入选英国《金融时报》全球50大女性CEO

《福布斯》亚洲商界权势女性的50位榜单第四名

入选2024年《财富》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商界女性榜单

稍微列举,已经璨瞎俗世凡人的眼。

尽管争议难免,比如工作作风强势霸道,对下属出奇严格,对经销商强力压货,收购珠海银隆案,开发手机并将开屏画面呈上自己的照片从而雷倒众人,出格启用“对人生有更深刻见解”的王自如,以至71岁“高龄续杯”三年,如此种种,均引来不少质疑。针对连续续杯,可以想象与过去无异,选择回避不是董明珠的style。用她之前的话说:“我所有的股民都不会让我退,想让我退的人不是股民,更不是我的员工。”

自2007年3月份起,格力开始自建员工住宿房,一掏便是20亿。对于长期持有格力电器的股民,固定、长期坚持大额分红让不少股民喜上眉梢,用董明珠的话讲:上市募集50亿,回馈股民1500亿。

高龄续杯从来不是问题,在伯克希尔·哈撒韦内部,想必没有多少人想让巴菲特逊位。如果能在任期内助推格力一把,跳好最后一支探戈,想必将是格力之幸,亦是中国制造之幸。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