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愚蠢的群众行为
2011年在佛山发生的小悦悦事件,一位女童惨遭车辆的碾压,前后十八位路人发现“冷漠”避开,一时之间这十八个人也被推到风口浪尖,被批判为社会的冷漠与无情。
无独有偶,早在小悦悦事件发生之前数十年,在美国纽约也发生过一起类似的事情。一位名叫Kitty Genovese的年轻女子在自家附近被刺死,凌晨3点她的38个邻居站在他们自家的窗户前,却未对她的恐怖尖叫做出反应。在袭击她的人花了30分钟完成恐怖行为时,他们一直呆在自家的窗户旁静静地观看这一切发生。
一系列研究显示,他们当时被吓坏了,即使他们表现得冷漠而从容。原因之一是文化规范。相较于大城市的陌生人社会,你在熟人社会中更可能得到帮助;其次,中国此前有不少关于“讹人”的新闻报道,这些狗咬吕洞宾的事情,让不少人面对此类事件更容易采取“明哲保身”的行为。
第二个原因是多元无知,即由他人模棱两可的行为所导致错误规范的集体信仰。面对突发紧急事件,人们可能无法迅速进行准确的认定,因此大家都会参考其他人的行为。然而在社会中每个人都更乐于表现出优雅从容的一面,于是多元无知的现象发生,每个人都处于观望状态。相信并认为他人会处理,每个人都处于等待的状态。
第三个原因是责任扩散,发现这个事件的不仅仅只有自己,那么每个人都分摊了责任,其他人的存在降低了你提供帮助的可能。
环境中的社会暗示告诉我们其他人的感觉、想法或行为,而这些又会反过来影响我们的感觉、想法或行为。
我依旧记得小悦悦事件发生后铺天盖地的新闻都在报道人性冷漠,道德批判。但是相比于直觉判断,从社会心理的角度来查看这类事件,了解从众的力量及其心理运作机制,更有利于人们做出理智的应对。
什么是从众?
从众定义为一个人的行为或意见受到了来自另一个人或一群人的真实或想象的压力的结果。
从众有其生理基础,生命的早期阶段就开始互相模仿,这是一种社会学习行为,即人们通过观察来学习的过程。
从众的主要原因有两个:因为别人是有价值信息的来源;从众通过表达相似性和思想上的亲近关系,来确保我们在某个群体的地位。前一个原因基于丰富的信息:人们面对采取一致意见的多数人,会认为自己的观点因某种原因而出现了错误。后一个原因则基于规范,采取从众行为避免产生被排斥的感觉,但内心相信他们最初的判断是正确的。
团队合作者
很多时候,其他人是很好的信息来源,从众可以满足我们对正确信息和群体归属的需求。但是有时候我们对正确信息的需要与我们队归属的需要会出现冲突。
毫无疑问,社会更喜欢从众的人,也就是团队合作者。特立独行的人我们可以用“离经叛道”这个词来代替。正是通过牺牲个人愿望与他人和谐相处的倾向,人类种族菜拥有了巨大的进化优势。
从历史上看从众的行为倾向也可能导致悲剧,从游行暴乱到希特勒的狂热行动。这些悲剧都有一个统一的特点,人们用团体思维代替了个人思维,他们对群体要求拥有完全一致的思想和行为,任何偏离都是不被允许的,仿佛所有人都没有不同的意见。
坚持正确意见与迎合群体之间的困境普遍存在,每个人都有独立的想法,但是社会也有统一的要求与规范。每个人从出生就遭遇着如何处理自身的梦想与他人期待的问题。
社会通过一种无形的压力约束着个人,研究表明,抵抗群体压力会造成大脑神经上的不适,大脑中杏仁核区域表现出与抵抗身体疼痛时同样的反应。这一研究发现也符合心理学所认为的人类行为受感觉所驱动的事实。
中国古话“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们所归属以及所认同的群体(参照群体),既反映又塑造了我们的身份和行为。
当我们改变参照群体时,我们也会改变自己的行为和态度以与之相符。孩子的教育问题是许多成年人需要面临的一大困境,父母的行为表现和同学朋友间的规范是深刻影响着他们的行为,言传身教是更好的教育方式。
有史以来最愚蠢的动物,是一个和同龄人在一起的青春期男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