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天读书day60 《社会性动物》之从众

从众

什么从众

由于受到来自他人或者群体的真实的或者想像的压力,一个人的行为或意见发生了改变。

从众有以下两个目的。

1.确保自己的意见正确。

2.通过不辜负他人的期望来赢得他人的好感。

多数人认为自己从众是动机1,而别人从众是动机2.

一个结论:

留给人的私密性越大,出现从众的可能性越小。

增强和减弱从众的因素

1.一致性

多数人意见越是一致,别人越容易遵从。同样,只要有人打破一致性,从众的可能性就会大为降低。

2.表态

减弱个体对群体从众压力的途径之一,是引导他对自己最初的判断表态。一旦表态,就更容易坚持自己的判断,而不是从众、屈从大众的压力。

3.责任

承担的责任越大,从众的可能性越大;相反不需要承担责任时,也就不容易从众。

4.个体与文化

4.1低自尊者容易从众

4.2感觉自己没有能力承担任务的人容易从众

4.3集群主义国家(JAPAN/CHINA)比个体主义国家(USA)的国民更容易从众

5.施加压力的群体

具有以下特征的群体容易导致从众

5.1由专家组成

5.2其成员对个体很重要

5.3其成员在某一方面和个体是类似的

奖惩与信息

导致从众的两个方面

1.是由于担心被惩罚而从众

2.是由获取的信息而导致从众(看到男人进厕所而确定是男厕所)

由信息导致的从众比奖惩带来的威力更大,更持久。

社会影响与情绪

1.即使在评价自己情绪这类具有鲜明个人色彩的现象时,人们也会遵从他人。

2.当物理现实清晰而且可以解释时,被试者的情绪受他人的影响不大。

社会影响:生与死

他人有意无意的影响会对一个人的行为产生重大的作用,甚至事关生死。

对社会影响的反应

依从——最主要成分是权力

为了获得奖励或者避免惩罚而做出某种行为。

在这个水平上,人和动物存在很小的差别。

一个人行为的持续时间与奖惩的程度呈正相关。

认同——最主要成分是吸引

因个体希望与影响施加者保持一致,而对社会影响产生的影响。

我们希望通过这种形式与我们所认同的别一个人建立起令人满意的关系。

完美的查理老叔现象

内化——最主要成分是可信性

假如施加影响的人被认为值得信任而且具有很好的判断力,我们就会接受他所主张的信念,并将它融入自己的价值体系之中。

内化是对社会影响最为持久的。

服从是依从的一种形式

服从权威那怕置他人于痛苦境地。

主要影响因素:

1.权威角色的存在

2.权威人士是否在场

3.距离

不仅拒绝伤害他人的压力是一件困难的事情,而且常常会在有机会帮助他人的时候采取逃避的行动。

不介入的旁观者是旁观者

旁观者效应:其他旁观者在场会抑制人们采取行动。

影响是否实施帮助的因素:

1.确定是否紧急事件:越确切紧急,帮助的可能性越大。

2.承担个人的介入责任:责任越明确,帮助的可能性越大。

3.帮助的代价:代价过高,人们很少去救助。

4.帮助的好处:确信自己的付出会真的有用,就越会帮助他人。受难者看上去越痛苦,旁观者的反应会越慢。

书中的实验丰富而令人震惊,还是自己去看书好啊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