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想完成的一件事——唯有勤练葆青春,不惧岁月败美人

1.

春节返程前的最后一晚上,老妈突然提出让我帮她把手机上拍的照片导到她新买的电脑里。记得三年前教过,而且让她做了笔记,她确实掌握了的呀!

但当我让她操作的时候,发现她只知道是可以把不同主题的照片放在独立的文件夹里,比如:2016年9月18日九寨沟、2016年12月20日海口,但是,怎样建这个文件夹,怎样把手机里的照片导到文件夹里,她全都不记得了。

肯定又是长时间不做忘记了!并且记录的小本子也没有带!

我又生气又无可奈何:妈直到今天才提出这个要求,肯定也是怕我批评她。说啥呢,从头教呗。

老妈的手机、电脑系统跟我的不一样,手机还另外装了一个SIM卡。电脑只能读到手机内存里的72张,而存有几百张照片的SIM卡,电脑怎么都找不到。

我一边思索一边摸索,妈也焦急地跟着看,生怕我一不小心把她精心拍摄意义非凡的照片搞没了,费了一个晚上的劲,总算把她几百张照片全部导到了电脑的一个文件夹里。

老妈即使总是同样的问题反复问,虽然很有点不耐烦,但我还是为她自豪为她骄傲的。

2.

春节期间朋友圈被《飞机上邂逅一位96岁犹太老太太,她的故事太让我受益》刷屏了。我又第一时间转给爸妈,以前还转过77岁拿起画笔的摩西奶奶;95岁美人为何不迟暮的秦怡奶奶;和孙子一起大学毕业,96岁考研,104岁考博的赵慕鹤爷爷……

他们过得跟我们寻常见到的老年人一点都不一样,他们不仅仅自食其力,老有所乐,甚至老有所为,他们不仅仅是老年人的榜样,甚至超越了我们这些更年轻的一代。

正如96岁犹太老太太文中所言:你知道为什么很多老年人迅速退化了?因为他们什么都不用自己做了。有人给他们把饭送到眼前,收拾房间,娱乐节目随时调好,甚至给他们洗澡。需要锻炼什么脑力体力肌肉?什么都不需要了。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钢枪不擦不亮,宝刀不磨不快,我和闺蜜都非常认同用进废退的理念,认为老人有能力自己做的事情最好自己做,晚辈伺候,貌似孝顺,自己被伺候,貌似幸福,实则暗藏危机。

然而,现实中确实有不少老人,认为这是晚辈在为自己不愿意赡养老人找借口。这里我只想说,幸运的是,我爹我妈这方面思想认识跟我一样。

我老爹给我点赞评论道:“好故事,读后受益。”我妈更是兴趣爱好比我还多,欲望好象也比我要大,当年她甚至比我还早用上了智能手机。

3.

我爹我妈已经78岁,我爹,前几年还是电脑盲,手机盲,不太愿意学这些新生事物,现在能上网看新闻、看视频、买火车票,学会使用微信,经常在亲友群中发表高见,在我转发的文章下评点一番,真真体会到这些新生事物给生活带来的精彩和便利,这次春节又说,要学怎样买飞机票。

我妈自然更厉害,一直走在时代的前列,六十多岁的时候,自己捣鼓学会了五笔打字,把我家娃爹都雷到了。

因为妈的追求多,自然要学的东西也多,想学是好事情,我当然会给她100个赞。

但是,多数时候,感觉她只是嘴巴上或心里想学,行动上一点都不用心,就忍不住光火,一边指导着她,一边劈里啪啦教育她“不要怕搞坏啊,业精于勤荒于嬉啊,要在温故的基础上知新啊”这些陈词滥调。

面对有时我自己都觉得过于严厉的语气,妈不生气也不争辩(幸亏是亲妈),我知道,内心里她还是想改变,想掌握这些东西的,但是因为长年养成的思维定式和行为习惯,尤其确实是年事已高,不免也有记不住是正常的思想,效果总是差强人意。

怎么样才能教会她想学的,并能熟练运用,就成了我最想完成的事情。

4.

都说老小老小,即是说,人老了就象小孩子一样,想到这一点,思路豁然开朗。

小时候,可没少被父母严格要求,自己能成为现在的样子,都是他们功不可没不是。现在反过来,当然不能那么严格要求,但象教小孩子一样要有耐心是一定需要的,当然,除了耐心,必要的方法也不可或缺。

首先想到的就是当年经典的“五到”——眼到、耳到、手到、口到、心到

刚把这“五到”写出来,我自己就有了认识:在现在这样一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如果你想看,即使不看纸质的书,电脑、手机上的推送我们不吃不睡也看不过来。我是喜欢看文章的,但看了那么多的文章,想写的时候最大的痛苦还是肚里没货。那些看到的书,文字都如过眼云烟一般飘逝了。为什么呢?

其实只是“眼到”了,“耳到、手到、口到、心到”一个也没有跟上,即使这五到同等重要,我们也只不过做到了五分之一,还不说这个“眼到”究竟看到了几分!这样怎么能掌握呢?!怎么不如过眼云烟呢?!

想到此,认为老方法还是切实可行的,还是要让老妈拿出小本子,做一步记一步,这就把耳到,手到,口到,心到都用上了,整理出来,顺着走上几遍,相信老妈就能熟练掌握。当然最好还是能做到烂熟于心,内化成自己的一个本能,这样用的时候才能得心应手。

但是,三年前妈也是掌握了的,为什么又不会了呢?

我分析是当初没有做到烂熟于心,加上长时间不用的原因。因为很长时间没出去玩,没拍很多的照片,手机容量又大,没必要往电脑里导,想导的时候,才发现忘光了。

妈是个兴趣广泛的人,广场舞、一字马都甩我几条街。兴趣广泛一般都被看作优点,但现在越来越发现兴趣太广泛就缺少了专注,做什么都浅尝辄止,什么都做不了太好。如果自己又比较追求完美,反过来对自己又是个打击。

她经常电视开着,电脑开着,捧着手机看,与其说她充分利用时间,不如说她习惯了这种生活方式。但这样生活会给自己带来挫败感。比如,喜欢拍照,但拍出来的照片总是不能让自己满意,但也不会继续深钻怎么提升,下次依然不满意......把一切都归罪于年龄大了,其实真不是那么公平。

回头看我爹,他就特别专注,除了看新闻,关心国际国内局势,几乎没啥爱好,他的目标非常明确:我要学会买火车票,我要学会买飞机票。他就真的学会了,而且自从学会后就再没让我们帮着买。他跟你聊看过的文章,里面的数据观点都能表述的一清二楚。

爹说过,六十岁的时候,感到一年不如一年,七十岁的时候,感到一月不如一月,他并非脑子依然如以前一样好使,只不过是更加强了记忆罢了,这也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刻意练习。看吧,即便是年轻人,也不能随随便便就掌握一种技能。

5.

认真思考整理了一下,认为如果做到“五到”、专注、刻意练习这三点,不要说我妈,就是我,一般想学的事情也都能学个八九不离十了。

希望在我们共同努力下,妈妈能学有所成,拥有更丰富多彩的老年生活,不但在健身方面是我的励志偶像,方方面面都是我的人生楷模。

唯有勤练葆青春,不惧岁月败美人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文/孟小满 彭彭老师,是去年和我一起参加考试,入职的乡村教师。时隔一年,再见到她时,看起来比去年,成熟许多。脸上总...
    孟小满阅读 4,264评论 20 24
  • 对我来说,2016年算是近几年来变化最大的一年,也可以说是变故频发,整个的打乱了原有的节奏,心理状态也处于极度压抑...
    solifugus阅读 2,540评论 0 1
  • 从这个故事开始,我要讲一些关于梦想的故事。那群年轻人是我生活经历里不可缺少的人物,我一直是个旁观者,任由他们在我的...
    鹿右右阅读 3,262评论 2 8
  • 平日里,当你面对男友/女友的任性,面对同事增添的麻烦,你是否爱说:没事的、没关系。 然而,别人并不会因此收敛改正自...
    Loricae阅读 1,501评论 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