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摧残的自我意识与可怕的奴性
读《陌生女人的来信》,如同咀嚼一粒五味子。从一开始塞在齿缝里的酸涩炸裂感,到席卷舌头的苦涩感,每一个味蕾通通都被捋了一遍,就算强行吐出、灌水、刷舌头等方式都不能制止这番苦涩的狂轰乱炸。经过这番折腾,便明白只能绝望地靠等,等这轮苦涩攻击,弹尽粮绝。然而等到苦涩感终于褪去,一股清甜之感突然从味蕾尖滋生出来,这种舒适感、让人震惊且意犹未尽,而为了享受这番意犹未尽,便鼓起勇气又咀嚼下一颗。
男主有高贵的出生、渊博的学识、优雅的社交、体面的职业、不菲的收入、正常成人的各种欲望。这一切,不就是成人的我们梦寐以求的吗?所以,就算男主各种薄情,也无法对他下渣男的定义。高富帅的小鲜肉,谁不喜欢,理所应当,他可以享受这种特殊待遇。
但男主如此游戏人间,物质上的奢靡、精神上的匮乏、周围环境的阿谀奉承,让他喜新厌旧,太过沉醉自我,太过欣赏自己,根本不懂如何去爱身边的人,一直都是想要什么就有什么,如同现在被娇惯的小孩,想要什么东西都太容易了,因为没有受到过这样的教育,生活中没有可以模仿的以身作则的对象,他们也是这样捡了芝麻丢了西瓜,这样长大的人真的不明白不懂如何去珍惜。而现实是,越是太容易得到,反而越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只能不停的换,不停的换,而真正的需求是要对它进行长期、重复、不断地训练的,如果记忆得不到喂养,只会不停地遗忘。这样就会陷入拥有、遗忘、再拥有、再遗忘的怪循环。 男主的自我意识,如同一颗幼苗,长在了没有阳光、土壤、雨露的地方,被激素、人工营养液一直豢养着,这颗幼苗无法长成参天大树、无法抵挡暴风雨的袭击。男主,无法有独立、健全的自我意识、没有一种我需要去寻找、去保护、去灌溉自己想要东西的精神主张。更病态的是这个社会也那么的追捧他,给他纸醉金迷,让他沉沦其中,社会的其他人也跟着一起沉醉在其中。有一幕写到,他对乞讨者的态度,飞速把钱给他,他没有特别的嫌弃、但也没有发自内心的慈善、是对贫苦者的闪躲和害怕,说明他其实挺怕失去这纸醉金迷的一切,变成贫苦者的。
而女主,完全没有自我意识,身上充斥着一种奴性,并且奴性的根深蒂固,享受着精神上的自我折磨,或者说她活在精神上的自我折磨之中,和鲁迅笔下的祥林嫂一样,很多次都在强调我的孩子死了,但是这个畸形的社会只会觉得你太贫穷太啰嗦,让人不耐烦,甚至有点神经质,要离你远一点,残酷的生活不会因为你悲惨的经历给予你同情。正因为她在破败的产房、拮据的生活中体会到了这一点,她选择卖身,用这种方式来逃离贫苦,融入这个社会所倡导的纸醉金迷之中,进入他所在的社会阶级之中,只为可以看到他。更令人悲愤的是,女主并不想让他知道她的存在,明明有很多机会可以说出她对他的感情,她都放弃了。还有很多爱慕者向她求婚,这样她可以过上有家人的生活,她也放弃了。她不愿意结束这样自我折磨的日子,她不愿意反抗,不敢反抗这个病态的社会带来的病态的生活,深入骨髓的奴性对她的打击更是致命的。但是,又不得不承认她的爱是纯洁的,就像那朵白玫瑰一般纯净暗香,在这样的社会里,她是最特别的存在,让人又爱又恨,五味杂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