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贵栓:教研人在旅途(六)

      构建一个“互动式”的教研环境是个问题,常言说得好:“问题即课题”。教研人懂得这话。

程实老师自走上教研工作岗位,时间已经有一段了。在这段时间内,听了不少的课。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这一周,本室、本组都没有安排活动。程老师觉得来一次“静悄悄的教研革命”。

星期一开始,把几年来的《小学语文教学》杂志,从头到尾浏览几遍。接着,找来了《中小学教学》,还有《上海教育》、《山东教育》、《江苏教育》、《河南教育》、《教育时报》等等。

他知道上述这些地方的教育比较先进,教研比较前沿,活动比较频繁。阅读这些报刊、杂志,是从中学到人家在教研方面的先进做法,以此借鉴。

晚上,在家里上网搜集这些地方的活动视频,看看现场的活动效果怎样。几百人的活动怎样组织?上千人的活动怎样安排?千人之上的呢?一一观看,一一记录。

第二天上班时,一人坐下来,再一一做出梳理。

  程实老师感觉这些经验非常好,值得借鉴。比如,全国各地就多次组织过“千课万人”活动等,这些活动,他有时候也参加过,有些活动中的议课方式也很好,让每一位听课老师把自己的听课感受写成文字,走时投入“议课箱”里,还有的通过“发短息”的方式投入信箱,课间展示。

  回过头来看自己举办的教研活动,还是翻翻自己的听课笔记再说。

他思索着,每学年,教研室都要举行一些教学研讨研讨会,同时也要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观摩研讨会。一般性研讨会,内容可安排两部分:一是执教老师现场作观摩课,二是教研员进行评课。其实际效果是只观摩不研讨,使得许多听课老师只能带着问题来带着问题回。怎样才能得到有效观摩,使研讨会发挥最佳效益?三步九环互动式研讨会有可能实现。

三步九环互动式研讨会通过作课教师,听课老师,教研员三者互动共同参与研讨,在研讨、讨论、切磋、交流中发展,提高。

  一个比较有效的“互动式”教研模式,就这样诞生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这是一个离县城比较远的乡镇。虽然较远,但,教研的氛围还是很浓的。教办的所有领导都是从教学一线上来的,还有一...
    悦读苑阅读 3,315评论 0 6
  • 程实老师自从走上教研这个新的岗位之后,工作连续不断,忙碌了一个月之后,他才真正明白,每年的春季、秋季是抓教...
    悦读苑阅读 3,401评论 0 3
  • 这次讲的是语文教学方面。 星期一,程实老师接到一个电话,说是一个乡镇要召开全乡规模的小学语文教学观摩研讨会。 电...
    悦读苑阅读 1,651评论 0 2
  • 很多时候被学生围着问题也是一种幸福,也会感到充实幸福的感觉,尽管很多讲过的他们也许还不会。
    小凡的教育日记阅读 1,092评论 0 0
  • 强子扶着一位女孩儿慢慢的向医院外面走去,边走边聊着天,“今天真是谢谢你了,耽误你不少时间。”女孩儿不好意思的对强子...
    十八贝勒阅读 1,527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