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就会看到不同的东西。
这个念头这两天一直盘踞在脑海中。也许是受悬疑电影的影响,也许是是受偶尔在头条或抖音看到的文章的影响。
故事一,有个男孩谈了8年的恋爱,但是女孩最后嫁给了别人,他很痛苦,难以自拔。后来,遇到一位智者(我觉得是智者,因为他要说出的话我说不出来)说,别人的媳妇免费陪了你8年,你有什么痛苦的,你应该感到开心才对。
故事二,一个人一直能看到自己的影子,觉得自己一直生活在黑暗中,自己很不幸,很无能。一位智者对他说,你能看到影子,是因为太阳在你的背后,如果你转过身去,看到的就是灿烂的阳光。
这两个故事极大的震撼了我,让我久久不能遗忘。事实就在眼前,但真相是什么?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为什么旁观者清?因为旁观者在以不同的视角在看待问题,而事实则真相就藏在不同的角度的审视中。
以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就如同我们以三维的方式观看事物,甚至是四维的,时间的维度,以及第五个维度,当事人的认知,乃至第六个维度,当时的环境,等等。如果我们能从这六个维度来看待问题,也许我们很快就能“拼出一幅完成的画面”,让我们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
话虽然这样说,道理虽然这样讲,但是,轮到每个人都头上,都做不到。事件的最直接的表象,就像一个巨大的黑洞一样,一下就会吞噬我们,让我们迷失其中,失去了思考的能力。当然,并不是真正失去了“思考”的能力,因为此时我们是在事情的表面这个单一的维度上思考,我们全部的注意力都在一个点上,但自己并不知道。
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实际上是在重构事件,事件都有哪些要素构成、涉及了哪些主体、这些要素和主体之间的关系,结果给各个主体带来的利益得失,等等,如果能不这些问题搞清楚了,也就发现了这一事件的运行模式,也就是掌握了“底层逻辑”。
绝大多数人不能从多角度看待问题,不是因为他不想,而是他没有这个能力,因为“根本就没想到还可以这样想”。这个能力,不是天生的,是后天获得的。通过阅历、思考、读书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就是从自己主动“碰撞”和向他人学习两个方式来增加自己看问题的视角。就比如我们只有两只眼睛,只有2个视角,而我们多一个视角,就如同通过自我努力,让自己多长了一个眼睛出来。你长的眼睛越多,你的视角也就越多。
在让自己多长“眼睛”的众多的方法中,也许读书是最高效的方法,因为书籍本身就是作者用起独特的视角看到的东西的写照。所以,每读一本书,都能让你多长一只"眼睛"。
读书吧。让自己的“眼睛”更多一些,视角更多一些,把这个世界看得更清楚一些,更早地发现潜在的危险,让自己“更安全”些。
孔子说,君子不立危墙之下。但是,你怎么知道那是一堵危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