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在二十岁的时候,总喜欢读些宋词,那时候除了喜欢朱敦儒的这首词:
我是清都山水郎。天教分付与疏狂。曾批给雨支风券,累上留云借月章。
诗万首,酒千觞。几曾著眼看侯王。玉楼金阙慵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
除了读起来琅琅上口之外,词中还有一种潇洒自由的豪气,渐渐的发现,生活是柴米油盐桩桩件件小事的集合体,没有物质做基础,文艺和精神是玩不了的。那时候,什么活都能干,挣钱养家是主旋律,只有阴天下雨,没法出外的时侯,才又抓起那喜欢的诗词背诵,品味,沉潜往复其中!能写这样词的人,必定和他生活的环境,职业相关联,朱敦儒,曾历兵部员外郎,临安府通判。这种职务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长呵!无怪乎,人家是潇洒的了的,一个平头百姓不会有这么大口气的!看来喜欢做的事只有和现实匹配了才行的通!
还有一首词也挺有味道!
伊吕两衰翁。历遍穷通。一为钓叟一耕佣。若使当时身不遇,老了英雄。
汤武偶相逢。风虎云龙。兴王只在笑谈中。直至如今千载后,谁与争功。
伊尹和吕尚两人曾是农夫和渔翁,他们曾经历所有的穷困而发达。如果不是汤王、文王发现并重用,他俩也就老死山野了。汤武二帝虽然是偶遇贤臣,使得如云生龙、风随虎一般,谈笑中建起了王业。可是直到千载之后的今天,伊、吕两人的功劳又有谁敢与其争比!
王安石写这首词的时候,可以看出,心情是复杂的,感叹人生机遇的重要。伊尹和姜太公能做下惊世的功业,是得遇明主才发挥的淋漓尽致!换一个角度说,二人没有出山辅佐帝王成就伟业,他们或许是默默无闻的隐者,岁月流逝,老了英雄!有一句话也更说明问题,机会都是给有准备的人的。人生不论遇或不遇,不妨默默的前行,积蓄德行和力量至关重要。老子和庄子,不入世间名利之所,心安理得的悟道体道,也不失是一种潇洒自在的活法,尤其在物欲横流的时代,沉住气,静下心是了不起的功夫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