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销网络小说写手咪蒙前几年曾经写过《我喜欢这个功利的世界》。在网络上引起过不小的轰动。因为从小到大我们周围的世界里都充斥着对功利性的否定,大多数第一次听到功利性往往是一个人在否定另一个人的时候提到的。往往你会听到这样的对话:那谁谁太功利了吧!干什么事都有目的,都想着从中间得到什么。太世故,这样的人我才不会和她当朋友。可事实上,我们发现这些我们不屑一顾的人最后长大后往往都混的不错。这时候有时候开始怀疑人生了。难道什么事都应该追求目的吗?在想这个问题之前我想大家都应该先问一下为什么我们不喜欢这个功利的世界?
01
你不够努力
大学四年上过很多选修课,我对其中一门选修课印象最深,不是因为我热爱学习或者是老师教的多好,而是其中的一个同学。从第一堂课起,他准时到教室帮老师擦黑板搬凳子。刚开始我们都以为他认识老师,后来才知道因为他要出国的学校对绩点要求很高,所以他的每门选修课的成绩都需要达到一定分数,而上这节选修课的老师向来打分不近人情。在把这个背后的目的与他的行为联系起来后,我和上课的小伙伴达成了一致的谈话内容:这个人太功利了,这么拍马屁就是想拿个好分数。看他能坚持多久。而实际上他的行为真的让我们这群吃瓜群众惊讶到目瞪口呆,这件事他坚持了近一个学期。老师也对他刮目相看,经常喊他让他帮忙收作业。最后和他竟然成了很好的朋友。结局自然不言而喻,最后拿到了理想的分数,成功的申请上了外国的大学,据说这个老师在里面也帮助了不少。
你可以尽情嘲笑,可是人家根本不care 好吗?面对你们的冷眼相看和冷嘲热讽,他反而在众多质疑声中把这件事坚持了下来,因为他清楚的知道其中的利害关系。什么是自己想要的。去理会那些无聊的人只会浪费自己实现目标的时间。
而我们这群在边上对他的行为不屑一顾的人得到了什么?为什么我们会不喜欢这种功利性?因为我们远没有达到能够实现这种功利性给我们带来好处的条件。充其量我们只是那种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人。功利性带来的成功实际上是对你带有目的性的努力的承认。首先你不够努力。你完全可以通过积极的回答问题引起老师关注,但是你畏首畏尾怕别人说你爱出风头,你不敢迈出那一步,你不愿意再多努力一点。他得到的何尝不是你也想要的。而人和人的区别只是他比你坚持地多做了一些事。
02
你只是死努力
之所以说是死努力,是说这种努力没有带来任何的效果,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更像是强调态度问题。是关于怎么做的问题。什么叫死努力,是说注重完成这件事,而真正有效的努力是在正确认识目的目标的前提下,为了更靠近目标而认真的实施好每一步。
打个比方,就像一场马拉松比赛,你想拿奖你说我尽力就好了,尽力的结果一定也不会差的。就这样你凭着所谓的韧劲跑完了比赛,跑的途中险些崴了脚,可是啥奖也没拿到,跑完就瘫倒在地,把自己感动到不行。然后呢还要被另外一个平时跑步还不如你的悠哉的跑完了全程还拿了奖的同事气的半死。你就纳闷了,这是为啥呢?事后一问得知,这个同事也是冲着拿奖去的,但他分析了自己的条件请教了专门的教练后确定了一个系统的训练方式,每一步都很科学。包括饮食和运动方式都是结合自身优势分析出来的。所以决定了两个人即使付出同样努力前提下,结果都会有很大差异。这就是两者区别。一个是完成,一个是如何完成的更好的问题。
考研的时候很多人也是早上去晚上回来,把自己感动的要死,可是为什么考的不理想呢!我发现很多人都是隔五分钟翻一下手机,看一下时间。翻一会书,然后看着看着就分神了。一晃神中午了又该吃饭了。吃完饭下午继续。看样子是看了一天,看确实是看了,但是思考了真正吸收了吗?真的是看进去了吗?真正有效的学习时间是多少,为什么有的人相同时间效率就是高,因为他总是带着目的去看的。说白了就是一个投入与产出的关系。
就拿读书这件事来说,在这个群英汇聚的时代,为什么李笑来能够凭着售卖自己的知识,而异军突起,在知识付费的风口闯下自己的一片天地。很多人也是看书,买了很多书,但是很多充其量只是藏书家,只是单独的读,很多人为了读书而读,只讲究读书的数量不在效率。效率一定程度上也是功利性的一种表现。功利性的解释是冲着一定的目标利益。而效率即最短时间内达成自己的目的。二者某些方面甚至可以相互替代。所以我们讲究效率实际上也是在强调功利性。
所以说到这里,功利性实际上并不是一件坏事。相反,我们在做事之前带有一定功利性是有助于我们高效率更好的靠近我们的目标的。不妨带着一定功利性的去尝试一些小目标!或许会带给你想要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