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事物全面的认识总是给我们以安全感并帮助我们做出最利己的选择。
这样的情景是不是异常熟悉:你越是焦虑,你便越是放纵与拖延,也便越是自责、愧疚,进而越是焦虑。形成一个无穷无尽的恶性循环。
我们总是这样被大脑控制而不自觉。
经过亿万年的进化,我们的大脑会在焦虑低落时本能地抵制负面情绪,寻求自我保护。但有时我们深受这些本能之害,并不需要它们。
你是否能明显感受到以下两种面对焦虑时的做法的不同:
1.花两个小时看一部电影或追几集美剧、再来一局排位、无节制地刷微博、知乎、甚至暴饮暴食
2.丢下手机、关闭电脑、给自己安静的机会、感受并尝试着控制呼吸、出去散步、找某一景物凝视
心理学家们将前者称为对「奖励的承诺」的追逐。我们视那些拖延与放纵为当下可得奖励的承诺,并极度渴望及时享乐的快感。(如游戏中极易得到的成就感、观看视频时被动输入的轻松、网络社交中虚伪的亲密感)我们在做这些事时感受到快感是因为大脑释放了多巴胺,多巴胺让我们感受到兴奋和愉悦。我们也就本能地去渴望多巴胺的释放。大脑流畅地指引着我们做着一切。我们看似没有理由抗拒也无法抵抗这些本能对自我的「保护」。可问题是当我们在享受这种快感时,常常伴随着对享受之后的担忧和恐惧,也就是焦虑。这是因为除了本能,我们还有理智,我们稍稍想一下便能明白暂时的享乐不是我们的最终目标。我们还是为明天的PPT展示感到不安,但越是不安,我们就越追求多巴胺分泌所带来的快感,也便越是投入与当下的享乐而无法脱身。也就形成了开头所说的恶性循环。
再来看后者,是不是要高雅许多,虽说没有继续完成手边的任务,但确实为下次的专注、自控做了充分的准备。自控力是有极限的(这成了大多数人放纵的理由..无奈..),在花费足够的耐心后,我们确实很难再坚持下去。但这并不意味着要去放纵,而是要去增加自控力储量。与此同时,这些刻意的对身体的放松可以产生血清素、r-氨基丁酸和让人感觉良好的催产素,帮助我们缓解焦虑感。
克服拖延,无外乎做到两点:
对自己的大脑保持好奇,对自己的思想保持专注。
主要观点均来自《自控力》 (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