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大宗师》(五)生死齐一

庄子

子祀、子舆、子梨、子来四人互相谈论说:”谁能把无当做头颅,把生当做脊梁,把死当做尾骨,谁能知道生死存亡是一体的,我们就与他做朋友了。“四人相视而笑,心意投合,于是互结为朋友。

不久子舆病了,子祀前往问候他。子舆说:“伟大啊!造物者,把我变成这样一个拘曲着身子的人啊!”子舆腰弯驼背,五脏的穴位向上,面颊藏在肚脐下,肩高过头顶,头后的发髻朝天。阴阳之气虽然凌乱失调,但子舆的心却安闲而若无其事。他步履蹒跚地走向水井照着身影,说:“哎呀!造物者又把我变成这样一个拘曲着身子的人啊!”

子祀说:“你厌恶这样吗?”

子舆说:“不,我怎么会厌恶呢?假使把我的左臂变为鸡,我就用它来司夜报时;假使把我的右臂变为弹丸,我就用它打鸮鸟烤着吃;假使把我的尾骨变为车轮,把我的精神变为马,我就乘着这马车走,哪里还会变更再用别的马车呢!况且人们获得生命,乃是适时;失去生命,乃是顺应。安心于适时而处于顺应,哀乐的情绪就不能进入心中。这就是古时所说的解除倒悬。而不能自我解脱的人,是因为被外物束缚住了。况且人力不能胜过自然规律是由来已久,我又为什么要厌恶呢?”

不久子来生了病,气喘吁吁地快要死了,他的妻子儿女围着哭泣。子梨前往问候他,对子来的妻子、儿女们说:“去!走开!不要惊了将要变化的人!”他倚着门对子来说:“伟大啊!早化者!又要把你变为何物呢?要把你送到何处去呢?要把你变为老鼠的肝吗?要把你变为虫子的臂膀吗?”

子来说:“子女对父母,无论要到东西南北,都要听从父母的命令。人对于阴阳造化,不啻于父母。它让我死,而我不听从,我就是违逆不顺,它有什么罪过呢?大自然给了我形体,用生来使我劳作,用老来使我安逸,用死来使我安息。所以把我的生视为好的,也应把我的死视为好的。譬如现在有个铁匠铸造金属器具,那金属跳跃起来说:‘一定要把我铸成镆宝剑铘铘铘!’铁匠必定会认为这是不详的金属。现在造化一旦造出一个人的形体,这个人就说:‘我是人!我是人!’造化者必定认为这是不详的人。现在把天地当做大熔炉,把造化视为铁匠,往哪里去而不可呢!”子来说完酣然睡去,一会儿又自在地醒来。

解析:生死齐一。安时而处顺  哀乐不能入也。

道家强调养生,保存生命是养生的重要目的,不过,生命终归是有限的,养生还有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帮助人摆脱乐生恶死的羁绊。没有人能避免死亡,但人却可以通过加深对死亡的理解,通达地看待死亡,实现精神上的自由。从某种角度说,人生的过程就是人学习如何面对死亡的过程。

此节中,子祀、子舆、子梨、子来把生死视作一体,放下了对生的渴慕,也放下了对死的畏惧,成功地超越了生死。子舆患病,身体佝偻,仍可“其心闲而无事”;子来濒死,时日无多,却还能安然入睡。死亡并不会因为人害怕它、畏惧它、反抗它,就不会降临,既然它是所有人都不能逃避的宿命,那就不如听任命运的安排,平静地等待它的到来。

“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是《庄子》书中的一大要旨。人如果做到“安时而处顺”,就不会有什么能搅乱人的内心,即使是疾病、死亡这样重大的问题,也不会让人受到惊吓。而对大部分人来说,人生之中,没有什么问题比死亡更大。能够豁达地看待死亡的人,往往也能豁达地面对生活中各种挫折、利益得失。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原文】 子祀、子舆、子犁、子来四人相与语曰①:“孰能以无为首,以生为脊,以死为尻②,孰知死生存亡之一体者,吾与之...
    钱江潮369阅读 727评论 1 2
  • 10.子祀、子舆、子犁、子来四个人在一块交谈说:“谁能够把无当作头,把生当作脊柱,把死当作屁股;谁能够通晓生死存亡...
    微微读书圈阅读 337评论 0 1
  • 它有一颗神奇的心脏,血液进出心房,会变成红色或绿色。红色代表着,现在的它变成人类的思想,而绿色的时候,血液流动方向...
    ksun_c3fc阅读 151评论 0 0
  • 冀州城北汉时墙, 师范蛟龙卧虎藏。 校史悠悠接百载, 友人渐渐散八方。 微心 信义聚一堂。 群里欢歌群外笑, 赋无...
    烟神阅读 277评论 0 0
  • 二叉树的基本概念 二叉树是每个节点最多有两个子树的树结构。通常子树被称作“左子树”(leftsubtree)和“右...
    LittlePy阅读 366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