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女琪琪,今年八岁。
俗话说,儿大不由娘,这几年,因为她的头型问题,祖孙三代没少发生内部斗争。
入幼儿园之前,她的头型一直是娃娃头,也就是和小男孩一样的短发。
那时候,她好像还没有建立审美观念。头发稍长一点,姥姥一把剪刀,几分钟摆平,参差不齐都不算个事儿,不熟悉的人常以为她是男娃。
幼儿园后期,她好像有了性别观念,开始关注头发的长短、发型问题。她不再让姥姥随意在她的头上“动刀”,而是开始去理发店理发,头型也从平头变成了女娃的齐耳短发。
上小学以后,她自己突然提出要留长发,梳小辫。姥姥姥爷自然和宝宝是一派的,孩子想梳小辫,就养着呗。
到了能梳小辫的长度,矛盾就来了。
妈妈每天有自己的工作,早出晚归,没时间给她辫小辫,不同意给她留长头发。
姥姥说:“不用你管,孩子想梳小辫,我每天给她梳”。
可是,姥姥每天给她梳头,不是这不对,就是那不对,一遍遍照镜子,挑毛病。几乎每天都得返工一两次。
我是那惯着孩子的家长吗?每次看到她因为头发一遍遍磨她的姥姥,都是气不打一处来:“明天赶快把头发剪了”。
她妈更厉害:“谁给你惯的臭毛病!”
每当这时,小家伙小嘴一噘,小手往眼睛上一抹,变戏法似的眼泪马上掉下来。她姥姥姥爷马上出场:“也没让你们给梳,该干啥干啥去!”
硬的不行,就来软的吧。
“老闺儿啊,你现在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头发长吸收营养,你该不长个了。”
“不长就不长呗,长再高不聪明有啥用!”
“对了,头发吸收大脑的营养,影响大脑发育就不聪明了”。
“那你上网查一下我看看”。
这是琪琪的特点,每次家人劝说她什么,她都会怀疑,但是如果有证据证明劝说的话有道理,即使她不愿意接受,但也不会坚持自己的意见。
既然她这么说,看来是动摇了自己的立场了。
马上找“度娘”。
不料,在网址栏输入“女孩留长发好吗”,给出的专业或不专业的答案都无法支持“长发影响长身体或影响智力发育的观点。”
没有证据,只能维持现状。
这日,琪琪突然提出了一个问题:“爸爸,你知道古人为什么留长头发吗?”
这是什么意思呢?机会来了?我得想办法再劝她把头发剪掉了。
想到这里,我反问道:“你知道是为什么吗?”
“古人是为了好好学习,今天我们学了‘头悬梁,锥刺股’的故事,汉朝的孙敬为了夜间读书不打瞌睡,把自己的长发拴在房梁上”。
“哦,你是这么想的。《孝经》上有一句话你还记得吗?姐姐割双眼皮的时候你还用这句话劝过她。”
“记得呀,‘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说完,她所有所悟:“对啊,头发也是父母给的,不能毁伤,哈哈,我可以留长头发喽!”
我立刻就无语了。
本来是想引经据典说服她,没想到竟然让她给怼了。
为什么科学和经典都站在了她的一边?我竟然找不到战胜这个8岁孩子的理由!
看来,我还是得努力学习啊,要深挖经典,苦学科学常识,争取写一篇“关于长发是如何影响身体发育”的论文,用强大的理论武器和实践数据扳回这一局。
等着吧,熊孩子!我一定会剪掉你的长发的,你老爸老爸颜面可是丢尽了!
不过——幸好没人知道,否则,糗大了!
后记:
关于古人为何留长发,问了一下“度娘”,她是这样回答的:
源于巫祝。
基本上所有的文明起源都经历巫祝文化这个环节。巫师,祭祀,等等。中华文明是唯一一个完整延续下来的古文明。这也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现象,这个延续将巫祝文化,吞并在中华文明之内。
我们看较早的中国历史,举两个例子。
第一个例子,在商汤的时代曾经七年大旱,一滴雨都没有下,庄稼都长不出来,老百姓生活也非常艰难,老百姓用各种各样的方式祈雨,但是就是不下雨。于是成汤决定亲自祈雨,成汤自己剪断头发,剪掉指甲,把自己当成献给上天的供品,在桑林边上祈祷。结果下起了大雨。
第二个例子,周成王小的时候得病,辅佐他的周公旦为了救他,也是剪掉指甲,截下头发拿自己当祭品。
这说明了,在中国古代受巫祝影响非常重。他们认为指甲和头发都代表了身体的一部分,剪掉是不吉祥的,是一种牺牲。特别我要强调第二个人,他是周公旦。这个人是制定周礼的人。
因此深受巫祝影响的周公旦,把这个制定进了周礼,并且做出了自己的解释。但是本质上,应该还是来自巫祝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