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围城》火了之后,记者蜂拥而至,都想预约采访《围城》的作者钱钟书,钱老答曰:“觉得鸡蛋好吃,就一定要见见下蛋的母鸡吗?”哈,见母鸡就不必了,再多吃些美味的蛋,还是很有必要的。
自从看过让人眼前一亮、心头一热的《布达佩斯大饭店》后,就开始搜下蛋的母鸡---该剧编剧和导演韦斯·安德森的作品。就这样,《天才一族》出现在眼前。一如既往的如梦如幻,每帧画面艺术品似地构图精巧。
韦斯·安德森一手喜剧,一手悲剧,让观众悲喜交集。他漫不经心,甚至轻松幽默地告诉观众,生活中那些视而不见的,至亲至爱之间的疏离和伤害。
离家多年的父亲破产,被一直居住的酒店扫地出门,他假装癌症晚期,试图回到妻子儿女身边。
两个儿子和一个收养的女儿在自强不息的妻子培养下,个个都是天才。大儿子从小经商开公司,小儿子是网球高手,女儿是知名剧作家。妻子在丈夫离家后,不仅带好了娃,还以身作则地严格要求自己,成为了考古学家。毅力+天赋=天才一家。
作一名普通人已不容易,何况天才?天才意味着多少严厉的管教,亲情的牺牲和自我的逼迫?天才的成就和匮乏,两者都浩淼如银河,只是,成就很快会失去瑰丽的色泽,而匮乏却是一生的隐痛。
大儿子一家飞机失事,妻子丧命,从此,他变得愤怒不安。时常半夜训练孩子们紧急逃生,并让孩子们与世隔绝。外面多危险啊,来吧!我们从此就生活在玻璃罩里吧。
叱咤网坛的小儿子在重要的赛事中,球拍落地,当众脱下一只鞋,以形象扫地的方式退出网坛。从此,他开始乘坐游艇周游世界。没有目的的漫游只是逃避,逃避他无法面对的现实----他爱着父母收养的女儿,他的妹妹。
灵气逼人的妹妹特立独行,小时候离家出家,寻找亲生父母,找到之后,才发现格格不入,在协助亲生父亲劈柴时,她不及躲避,被亲生父亲砍掉了一根手指。血缘没有魔力,连结心灵的是养育。妹妹只有回到养父母家。养父逢人介绍她时,总是提示:“这是我的养女。”她被标签为“特别的孩子”后,顺势走上了一条非同寻常的路:草率的结婚和婚后的自闭。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家庭是孩子们的装配工厂,为人父母是这世上最大的考验。离家出走的父亲,不苟言笑的母亲,三个孩子身上各有伤痕。女儿的断指、大儿子的丧妻、小儿子的自残,映射的都是内心的黑洞。
父亲的归来,给家庭带来了活力。再糟糕的人,也有他的优点。他把孙子们带出家门,教他们扔石头、吐口水,超市偷零食----长大终归要犯错,小时候体验过犯错的乐趣,长大后也许就不那么压抑,不会铸成大错?据说,婚前的处男才是婚后出轨的主力军。
好强的大儿子终于放下不必要的自负,对父亲说:“我度过了艰难的一年,我需要帮助。”
小儿子在天台向父亲袒露恋上妹妹的苦恼,这对于长期离经叛道的父亲自然小菜一碟:“你们爱着对方,谁知道会发生什么呢?试了再说。”
父亲一扫家庭里往日的肃杀,帮助了儿女。孩子们带着新的希望,重新出发了。只是他自己,被妻子的新男友戳穿了“装病”的把戏,被扫地出门。
这位生活无着的前著名律师,在垂暮之年应聘自己曾经长年居住的豪华酒店,当上了电梯侍应生。奋力生活是最大的高贵。
人人都将归于尘土。在或长或短的人生中,曾经迸发的热情,激扬的意志,才让生命呈现出不同的光华和质地。
《天才一族》近看是悲剧,远看是喜剧,细细一想,它是每个人生活的镜子。成人之前,我们是父母的产物;成人之后,我们是自己的父母。所以,像父母爱儿女一般,爱着自己;像严格要求儿女般,要求自己。
一条其修远兮的漫漫长路,奋力为人,这就是喜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