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24日
那天看完《非2》后就接着看U盘里的《让子弹飞》,说实话,的确感觉像是一个神话故事,一个关于革命的神话故事。早前我看到过关于这部电影的评论,正面的负面的都有,见仁见智,各有主张。
对姜文我不陌生,他主演的片子还是有些深度的,似乎也很叫座,当然我还知道一些关于他的八卦,都过好多年月了,还有那么一点点印象。据说《让子弹飞》算是他十年磨剑后横空出世的力作。有人说这片子很暴力很血腥,
也有评论有板有眼地把影片诠释为一个充满玄机的寓言,再把那些隐含的元素逐一解析以求寻找神话背后的真理。我倒不这么认为,因为领袖说了,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绘画绣花,不能温良俭恭让。
在姜导的镜头里,革命就这么简单,简单到只是一次阴差阳错,一次冒名顶替,于是有了绿林匪徒与江湖骗子代表锄强扶弱正义的经典合作。电影的巧合和故事的虚拟成就了这次顶替的合理性,尽管那些情节显得无比夸张——马拉的火车,把银子砸进各家各户,屈服于恶势力的妓女也有了革命的冲动,鹅城广场上一次又一次的机械唤醒,用训练操作条件反射的方式训练最原始的革命激情,甚至连最后的抗暴召唤也充满想象力,利用杀死黄四郎的替身才让慑于黄四郎强横的人有了夺回被窃取的成果的勇气,而这勇气却来自于蒙蔽。够幽默的,在暴力与血腥的表象下,是对所谓革命宣传的最赤裸的解读。
如同那句耳熟能详的经典台词“让子弹飞一会儿”一样,就在子弹飞的那一会儿时间里,沧海就换了桑田。于是,所有的主义所有的信仰所有的理想都浓缩在了“让子弹飞一会儿”那么短暂的时空里,那一刻,张牧之的笑容是真实的,那是眼看着果实掉入篮子里的踌躇满志,然而,这笑容也同样短暂,随之而来的却是长久的迷茫,像极了那条伸向迷林深处的锈迹斑斑的铁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