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读书并不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只是一个小爱好。这个爱好能给人一种安静和平和的力量,且不说是否带来智慧。通过结构化碎片时间,掌握一些阅读方法,还是可以坚持做到一周阅读一本书的节奏,不难。
结构化碎片时间
身边不少的朋友,经常会说,自己想读书,但是没时间。
每次听到类似的话,我对此报以善意的微笑,因为在我看来,这些话是善意的谎言或者借口。
我一直认为,时间这东西,就像女人的胸部,挤一挤总归会有。
说没时间的朋友,只能表明,他和书本之间的缘分还没到,他还有书本以外更重要的事情要处理。
毕竟现在已经不是‘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的年代。
我喜欢读书,所以我总会千方百计地找时间读书。手里有一本书,心里就安定很多。
一直记得一个镜头。当时我读初二,一个夏日的黄昏,我坐在教室外面看书。读书的间隙,抬起头,看向夕阳,余晖洒在身上,我当时看到了金灿灿的光亮。
那一刻,平静又温暖。
工作和有娃后,读书已成为奢侈。家里人多有念叨,怎么一直在看书。读书时间也一直在动态变化,因为身边的环境在动态变化。
但我尽量规律化读书时间,打造正向回路的阅读节奏,比较受墒增理论支配。
工作日:早上6:00-7:00,晚上9:30-11:00,晚上7:00-9:00(边带娃边翻书) 周末:早上6:00-8:00,晚上10:00-11:00,白天边带娃,间或翻书。
即使这样,也不能完全固定读书时间。因为有时候要应酬,出差,出去吃饭等社会性活动,还有每周两次的早上跑步,所以,只要能见缝插针,我都会顺上书本。
这样,平均算下来每天至少有两个小时读书时间。
一般情况下,我读一本书需要3-8小时。有时候阅读,有时候翻读,有时候跳读。遇到熟悉的内容、赞同的内容,跳过不读;遇到不懂的内容,持不同看法的内容,重读多读。
因为不是整块的读书时间,所以只是拥有纸质书,并不可取。当前读书工具以纸质书、iPad pro 和 kindle 三种形式相结合的方式。
【👉遇见丽歌】
两大前提
1.读书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情。
它只是个人爱好,有人在书本的阅读里能获得心流体验,而有人在麻将里、逛街里也刷到心流体验。
效果一样,个人开心就好。
读书也是一种社交手段。有些人把和人喝酒吃饭作为一种社交手段,我认为,通过读书也是可以达到交友的目的,个人读书是度己,不是度人。
人活在世上,各有活法和表达出路。在遵守法律和道德的背景下,没有谁比谁更高尚。
2.不要做书本的奴隶
读书是为了更好地体会生活,通过理论化的语言或者他人的故事和经验教训来武装自己,缩短时空的距离,杠杆个人有限的生命。
但是书真的太多了!看不完。看到满山的书,以及得到等商业机构推出的书单,真的感觉自己很多知识盲点,好想再活五百年来读书,但是这并不现实。
所以要从书本中跳脱出来,做书本的主人,而不是书本的奴隶。读书不能代替实实在在的生活,读书只是生活中的一种体验。
读书服务于生活,读书是为了生活、工作中的使用。
三大读书方法
1.按图索骥法
我非常喜欢‘按图索骥’这个成语。不管是读书,还是找项目机会,这个方法都非常好用。
唐诺说,我要读的下一本书就在我正在读的这本书里。这句话深得我意,通过读某本书,通过书里提到的其喜欢的作者的名字,或者参考书目来找相关的作者或者书。
按照这个按图索骥的方法去寻找,每次都有新收获。
我喜欢的博尔赫斯,卡尔维诺这样的作者,都是从唐诺的《阅读的故事》里获知的。
今年一季度一直在读的NLP方面的书籍,就是从《重塑心灵》开始。有时候,读到某本喜欢的书,也是偶然遇到
2.辩证地吸收书中的内容
一些书的作者基于其个人的见识、当时的时代背景、个人经验等原因形成的某些观点,可能不太符合我们个人的当下。
我读大学的时候特别喜欢阅读梭罗的《瓦尔登湖》,梭罗用朴素的语言描绘出大自然的魅力,平和而美好。他通过个人的力量对抗了消费主义、化解了工业环境的压力。一个人,不需要过度依赖外在环境,也可以生活的很好。
但是现在看来,这种遁世对我们来说只是奢望,并不适合,因为我们还有家庭还有孩子的教育。而他是一个人。
现在很多家长看的《正面管教》,获取的信息是要多鼓励孩子。不管孩子做什么事情,都要正面地去鼓励孩子。但是我不太认可这样的教育方式,孩子还是需要受点挫折教育,才具备抵抗挫折的能力,而抗挫折的能力甚至比没有根基的信心更重要。
3.多读经典的书籍
曾经有个朋友给我说,为什么你读完书,可以因此写点东西,但是我为什么无处下笔。我要了她的读书书目,她读的一些书都是快餐书,这些书缺乏背后的推理逻辑,更多的是口号和个人感觉。读这样的书,结果可想而知,只是当下爽,然后结束。
我很少读当代的书,也很少读国内的书,而是喜欢读非虚构文学,理论方面的书籍。时间是最好的证明,流传久的书,应该如酒,越醇香。
四大读书套路提供持续力
1. 把读书培养成和吃饭,睡觉一样的习惯。
读书就是身体健康系统里面的一部分,把不断读书当作系统里的正向回路,逐渐在动态变化中找到自己的读书节奏。
我们有时候肚子不饿,但是到了饭点还要吃饭,为什么?想明白了这个道理,就可以培养读书的习惯。
2.输出,一定要输出。
看完书后,尽量找到输出通道。我认为两种比较好的通道是:通过和别人交流所读书的内容和写公众号文章。
我今天和朋友分享,我今年读《第五项修炼》非常有感觉,说读懂了。说认为作者说的很对,很多的学习型组织推广的重点就是要做到心灵和动机层面。。。说着说着,我发现,我还是要再读这本书,来提炼我的认知。
输出的另外一个方法是写文章,我一直鼓励别人多写,因为通过写作可以更好地提炼阅读的内容。我写的不少公众号文章,就来自所读的书和生活感悟的结合。
3.找到适合自己当下状态的书。
一般情况下,我不太喜欢在不知道别人读书品味的背景下,给人推荐书。
因为挑书,就如挑衣服,不同的身材,不同的偏好,挑选出来的衣服都不一样。而所读的书,要匹配到一个人当下的心智和需求。如果不匹配,读书如味同嚼蜡,会很难有坚持。
比如,在夜深人静,内心安静的时候,阅读《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并不吃力,但是放在吵闹的环境里读这本书,就有点可惜和遗憾。
4. 带着问题读书
如果没有目的去读书,是很难读进去的。要带着目的去读书,内心里想要了解什么问题,就去读相关方面的书籍。
读书的目的是为了答疑解惑,而不是装潢门面。向内问自己,我需要通过读书来解决什么样的问题。
那有的人,可能会说,我也可以通过问别人来获得答案,这样也挺好。但是通过读书不仅可以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你有什么阅读的故事,希望留言分享。
【👉遇见丽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