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猫叔小灶群到读书营,我在群里的状态基本上是这样的:
虽然和小伙伴没有深度链接,但是每天的能量按钮我都尽可能参加,群里小伙伴们积极、阳光、利他的精神也在感染着我。
这次的精读营活动是我一直期盼已久的。从2017年开始走上阅读写作之路以来,我读了不下100本书,在读的过程中,越来越体会到读10本书不如把一本书读透、用透,所以这次的机会当然不容错过。
去年曾经有过参加行动营的经历,15天一天一本书,让我刻苦铭心,也让我精疲力尽,所以这次我对自己的要求是:重在精读书籍本身,完成比完美更重要。带着这样的心态,除了第一天有点仓促,后面都是很从容地完成,头天晚上读完相关部分内容,第二天早起两小时写作并完成录音。当我录音的时候,家人还没起床,所以我都是关着门轻声细语地去朗读,估计负责点评的老铁听起来很没劲,哈哈。
总结这十天,还是有很多不一样的收获:
一是来自书籍本身的收获。
早在2017年,我就在得到专栏订阅了李笑来老师的《通往财富自由之路》专栏,确实在很多方面改变了我的认知。很多牛人都有一本奉为经典的枕边书,当我看到由专栏脱胎而来的《财富自由之路》时,我想我可以把它作为我的枕边书,于是在精读营我选择了这本书。
正如笑来老师所说,这本书实际上意在帮助更多的人升级自己的“操作系统”,即拥有更具能量的心智,走在通往财富自由之路上。就像电脑都有一套操作系统一样,我们的大脑里也有自己的一套操作系统,在精读此书的过程中,我又有机会更新了操作系统的版本,比如说学习的三个阶段,提高注意力的方法——坐享,怎样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怎样活在未来?怎样让自己更有驱动力?……
这本书可以说是“鸡汤文”的典范,很多人排斥“鸡汤”,是因为自己本身没有变得“优秀”的刚需,他们不知道这些“鸡汤”对某些人来说是“神药”,而我很庆幸自己有这样的“刚需”。
二是来自活动本身的收获。
1.提前完成,赢得主动。
在活动开始的第一天,因为好多事,我是踩着点完成打卡的,自己一天都背负着心理包袱不说,还害得全排的人都跟着着急。所以那天晚上,我熬夜到两点多完成第二天打卡的文字稿,第二天早晨又6点多起来,完成后续的粘贴、排版和录音等任务。从那天开始,我一直是在每天早晨7点多完成打卡,白天工作时或者有事晚回家时也不会焦虑了。
所以,凡事向前一步,才能尽在掌控。
2.最好的阅读是学以致用。
在小组互评的过程中,呦呦和舒感两位老铁每天的分享都给我很大的启发,因为她们的每一个观点都是在结合自身实际后得出的,所以虽然是干货文章,却让读者像读故事一样不知不觉就读了进去,并且接受了作者的观点,我发现这才是写文章的正确姿势。
读是为了用,一本书不管有再多的知识点,只要有一个被我们应用过,那它就成了我们自己的东西。有一句话我特别喜欢:我听过就忘了,我看了就记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以此共勉。
三是来自思考的收获
我写作一年多,基本上以读书感悟类和育儿类干货文为主,对自己究竟擅长写什么、应该写什么并不是很清晰。
看到笑来老师说:挑最被需要的事情做。后来又见到身边一些事例,我终于确信,自己可以向写讲书稿的方向发展。
网上有那么多的鸡汤文、情感故事的大号,多我一篇不多,少我一篇不少,谈不上什么需求,但是说书稿应该是有很大的市场。而我的性格和常年写公务文书练就的条理性,以及对读书的喜好,如果我往书评和讲书稿的方向发展,应该是可行的,如果有机会成为哪个平台的签约作者,一个月能上两篇稿,经济效益也是很可观的。
这么一想,我觉得自己又坚定了写作的信念,由此我又确定自己接下来要做的事情:一是了解有哪些书稿平台;二是找精品模仿;三是找到一些专业人士的分享,学习他人经验;四是模仿写稿;五是投稿,虽然我也曾有文章被录用过,但绝大多数的文我都没有自信投出去,以后要脸皮厚一点了。
总结这十天的收获,其实远不止于此,正如对这本书的精读并没有终止一样,我的认识也将不断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