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恩
源/生活
今天听到了一个游戏,叫“拍卖美元”。
假如现在我手上有一张1美元,它不是纪念币,不是序号币,也不是错版币,上面没有任何涂改,就是一张普普通通的1美元。
规则是这样的:我做庄家,大家拍。起价为零,以5美分为增幅,拍卖这张1美元,出价最高者得到这1美元。
那这有什么,结局不就两个吗?
在有人提出95美分时,要么大家觉得没有必要用一美元换一美元,白费力气,就放弃了。最终,这个出价95美分的人获利5美分。
要么有人觉得自己占不了的便宜也不让别人占就出价1美元换1美元呗!
这样的结果一目了然,但是这个拍卖有意思的是,它还有另外一个规则:出价次高者,也需要向我支付你的报价。
结果是确定的,只要你在1美元之内获胜,就一定能获利,何况是零起价,你有巨大的回旋余地。
于是,你准备尝试一下,出5美分。然后,他出10美分!还有人出20美分!30美分!40美分!45美分!
这个时候,大家热火朝天的喊价,突然有人冷静下来开始思考:如果超过50美分还有人出价的话,比如出价最高者55美分,次高者50美分,加在一起就已经超过了1美元纸币的价值了。
50美分是分界线,过了这条线,庄家稳赚不赔。那你要不要停止出价呢?
出55美分的人当然同意,但是出50美分的人可能就不会答应。因为如果不继续出价,这50美分就会白白损失。他继续出价60美分,并希望55美分放弃,这样他还能净得:1美元 - 60美分 = 40美分。
不同人有不同的心思,谁也不知道对方怎么想的。
同样,出55美分的人当然也不会放弃啊,也继续出价,两人一直出价到了95美分,和1美元只差5美分了。
此时,还在出价的人立马意识到:如果95美分的人,继续出价到1.05美元,或者更高来购买这1美元纸币,怎么都是亏了。但是,他出不出价呢?如果不出价,亏95美分,如果出价1.05美元,而对方放弃,则只亏5美分。他一咬牙,在一个必输的游戏中,继续出价。
游戏越来越惊心动魄,直到一个人彻底崩溃。
听到“崩溃”这个词,我心里咯噔一下:为什么开始你要参与这个游戏把自己整到崩溃呢?为什么你要放弃手头的工作来参与这样一个游戏呢?你不应该多背几个单词或者多组装几个零件的吗?
刘润老师在线下做过这个游戏,一次把这1美元拍到了4.1美元;另一次,拍到了7.05美元的高价。
用7美元购买1美元,这太不理性了吧?但是同样的1美元,有些实验者甚至拍出了66美元的天价。
为什么会这样?今天早上出门都没带脑子的吗?
“拍卖美元”是一个著名的“博弈陷阱”。它的机制设计是让第一名赢家通吃,第二名颗粒无收。
随着沉没成本的投入,游戏的第二名必然不甘失败,何况只差那0.5美分他就能化输为赢了。
怀着这样的心理,几乎必然导致前两名非理性竞价,最后玩家双输,庄家获益。
对于这样的游戏,刘润老师给出的第一个解决方法就是:不要参与,一旦参与,就有套牢的可能性。
后面的答案的道理基本上相似,都是:立即放弃成本,承认损失,让游戏终止。这是正确的决定,但一定不是最好的结果。
不要参与,这四个字让我想起了某个游戏中的空杯子,我本应该放下这个杯子去做嗯该做的事情,可我居然拿着杯子不知所措。
你在“拍卖美元”这个游戏中,走对了每一步,这点毋容置疑,可是你错在了最初的参与。
听完这个故事,我删了好多手机软件、退了好多群。那些软件我很少打开,打开也没有收获,就是闲的;那些群唯一的用处就是让我每天点开看看别人说啥了,感受一下存在的感觉。
生活中,处理无数繁杂事情的最优解是什么?不要参与。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