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看自己的简书账号,此前写了篇《从资本的角度看待世界大事》,大意为二战之后美国走向金融霸权,进而通过宏观调控措施驱动资本走向,引发一系列的地区性金融危机,以获取利益的做法。
过了这么段时间,无意间翻看它,却感觉当初写得心情澎湃的文章在此刻显得有些单薄。而且当时仅仅参考所阅读的一篇文章,未免有些过于主观了。直到这一周,阅读美联储前主席伯南克的《金融的本质》,脑海中与《从资本看世界》产生了关联,才发觉之前的想法的确过于幼稚。在此撰文以推翻我之前的想法。
(相关文字链接:https://www.jianshu.com/p/27df0764c40f)
美国通过控制金融和国际资本流向达到薅全世界羊毛的观点应该说变得日益广泛。这一类带有阴谋论的文章也收获了非常多的人群。单从现象来看,美国的确达到了收割全球利益的效果。可当我再提一个简单的问题:美国政府有能力控制金融和国际资本吗?这一切逻辑似乎又站不住脚了。
作为一个民主国家,他的央行——美联储拥有非常大的独立性,即使强势如特朗普也无法操控它,最多只能通过各种途径发表自己的不满。学习过经济学的人都知道,一国央行是无法直接控制国内的经济,无法涉及财政政策,最多只能通过货币政策手段来间接影响市场预期和银行的信贷等业务趋向。所以说,即使美政府有心,也无法直接控制美元在世界范围内的流动。
那为何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中,美国资本如此严重地影响了国内外的经济呢?伯南克在书中描述了二战后的美联储经营情况。
二战期间,美国作为参战国发行了大量的债券,当时的美联储与美财政部之间尚未完全独立,所以美联储更多的工作是配合国家进行筹资。为了降低政府筹资的成本,美联储长期压低利率,导致战争结束后国内经济依旧过热,通货膨胀开始显现。经过谈判,美联储被允许完全独立,以保障国家经济的正常发展。
此后的10年,美联储采取逆风向政策来控制经济,因为当时人们普遍对通胀风险异常关注。此期间美国经济稳步发展。
直到1965年越战期间,为应对战争开支,美政府又开始大量增发债券,国内通胀水平攀升。但因为前十几年的发展,仿佛温水煮青蛙一般,人们丧失了对通胀的警惕,总觉得美国能一路发展。而且通过维持高的通胀率,美国国内失业人数维持在相当低的水平。作为当政者,高的就业水平也是评价政绩的一大因素。
到了70年代,通胀率持续走高,尼克松引入工资—物价管制政策,人为限制物价,虽然短时间内使得物价稳定,可这也隐藏了潜在的风险,美联储也失去了监管国内经济情况的手段。直到美元与黄金脱钩,通胀问题终于开始爆发。
1979年著名的美联储主席沃尔克上任,此时的他面临着经济过热的困境。通过铁腕治理,美联储大幅提高利率,给经济降温,以控制通货膨胀的增长。从数据来看,通胀率从最高的13%下降到3%。经济过热的情况得到了控制。但是药三分毒,强烈的副作用就是失业率持续升高,最高达到了11%。
80年代,格林斯潘上任,美国经济进入了被称为“大缓和”的时期。通胀率、失业率长期保持低位,而GDP保持高位增长。美国稳定了国内经济,并重新赢得了国际上的信任度。
直到2008年的金融危机再次爆发。。。
令人意外的是,当我们回顾美联储的这段历程时,各个时间点与所谓美国金融霸权的“阴谋论”时间点不谋而合。当美国通过加息来抑制过热的经济、当通过降息来刺激经济时,由于美元这一国际货币的属性,它的一举一动都会牵涉到全球各国的神经。
另外,因为资本天然的逐利性质,大批的国际游资日以昼夜地在全球范围内寻找利益点,很自然地,会受到美联储货币政策的影响,或资本大量流向新兴市场,或资本大量撤回美国。在此期间,因新兴国家相对脆弱的经济实力和发展水平,极容易在资本的趋利活动中受到大幅伤害。同时,美国作为完全开放的经济体,而大部分国际游资又运用的是美元,因此那些资金到底是源自美国早已无法区分。
我无法反驳或是证明上述的“阴谋论”是否属实,不过相比它,我更愿意以“务实”且符合逻辑的观点来思考它:美国的主要目的是稳定国内经济、保持经济增长和控制通胀,但当它采取相对应的货币政策时,会间接影响到其他国家的经济,甚至“误伤”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