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童年,迈过花季,在不惑之门前徘徊着的我,今天问了自己一个问题:我想要的究竟是什么?不知会不会有很多人跟我一样,好像并没有正式向自己提问并慎重思考“我想要什么”,但是还努力地朝着一个方向奔跑且美其名曰“追寻我想要的”。
我想要的究竟是什么呢?有时候我们的大脑会给出很多高大上的答案,譬如功成名就的一生、亲密爱人、知心朋友、乖巧小孩、财富自由、随心旅行、自由职业等诸如此类。可能很少会有人说:我想要一个曲折富有挑战的人生、时不时跟我吵架的伴侣、直言不讳的朋友、不听话的孩子、贫穷的滋味、不能旅行的惆怅、老板的眼色等等。
有一种说法是,我们想要的,也许恰恰是我们所没有的。
当我们很渴望一段关系、一件物品、某个人时,说明我们根本没有拥有她们。当然我的理解是,这是大脑层面的需要。而大脑想要的东西未必是我们内心真正渴望的,那些想要的背后又有什么?
细细追究一下,我们渴望的某个人、某段关系是不是我们内心想要“被爱的感觉”?我们渴望的一些喜爱之物是不是我们内心想要“我很重要”“我很特别”此类的感觉?我们渴望的功成名就,是不是也就是一份“价值感”而已?
如果想要的仅仅是“被爱的感觉”“我很重要”“价值感”“归属感”,那成长、觉察、内观这些方式都能够让我们重新看到我们是被爱的、重要的、有价值的。我们只是暂时被那些我们以为的不被爱和没有价值蒙上了眼睛。爱一直在那里,价值也一直在那里。只是我们的心没在那里而已。
当我们能够与自己的心连结时,一片云彩、一缕阳光、一个微笑、一段琴声、一花一叶都能够让我们感觉拥有全世界。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我的心在时,我与世界同在。否则我们追逐的那些功成名就、财富、亲密关系也仅仅是一块闪闪发光的纸,贴在身上就好像显得我们很重要一样。
当我们能够与自己的心连结时,我们知道所有那些我们“不想要的东西”反而在成就着我们,比如纠结、痛苦、失业、与老板的冲突、与伴侣争吵等等。我们能够接纳那些我们的“不想要”,看到它们的价值所在,感恩这段经历和境遇让我成长和反思时,那些我们真正想要的反而会自然而然且轻而易举地到来。
我们只想要好的,不想要坏的。这是让我们痛苦和分裂的原因。何谓好坏?只是我们的分别心在作怪而已,是我们亲手贴上了好坏的标签而已。
并不是不去追寻,而是“看到自己”之后再去追寻。此时我们追寻的,就会是真正闪闪发光的喜爱之物。
我想要的,究竟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