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读完了《芥川龙之介小说精选》,想养成写读后感的习惯,所以曾书中的内容还未遗忘殆尽,赶快动笔。
之所以读这本书,一是因为在网上慕名,二是因为网友的推荐。
十几岁的时候,很喜欢看外国的小说。学校的图书馆是我每周必去的地方,读得都是一些公认的名著,如《巴黎圣母院》、《复活》、《羊脂球》、《少年给维特之烦恼》、《基督山伯爵》……那时只觉得外国的月亮圆,一时有崇洋媚外的嫌疑。当时才十几岁,没有什么人生阅历,觉得这些书好,却说不出为什么好,也许主要是因为和之前读的国内的文学作品无论在内容和写法上都有所不同,是新奇吸引着我。二十几年后,想想读过的这些书,还是有较深的印象,能想起主要的故事情节,也对一些琐碎的细节有所记忆。最近一直想重读这些名著,二十年时空的跨跃,书还是那些书,读书的人已面目全非,想必读来感觉也很迥异吧!
以前很少读日本作家的书,偶尔也在一些杂志中读到过一些短篇小说,但从没系统的读过一本。也许在年幼和年轻时,觉得日本人的书是不应该读的。且不细说了。去年读了村上春村的《挪威的森林》,细腻的对人性的剖析,真实、随意的叙写,对我有很好的感悟。还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读了渡边淳一的《失乐园》,自有另一番不同的感悟。
芥川龙之介,对其不甚了解,所以在读书之前,首先百度搜索了对作者的简介。芥川龙之介是日本二十世纪初的一位年轻作家,35岁时自杀而死,在短短的12年创作生涯中有大量小说等文学作品问世,与森鸥外、夏目漱石被称为20世纪前半叶日本文坛上的三巨匠。怀疑主义、利已主义、宗教意识、死亡意识,是他写作的主要表现内容。他一生境遇坎坷,几度面对亲人的死亡,最终他也用比较惨烈的自杀,对生和死的困惑作出了抉择。
芥川龙之介的死,也让我想到了萧红的英华早逝,还有三毛的自杀。这些有才华的人,在短短的人世间,留下了璀璨的一幕,他们活着时对人生和命运的思考,比那些活到八九十岁的耄耋老人,要多的多。人生在世,短短几十年,三十年,八十年,似乎有很大的差距,但比起无限的人类生存的时间,似乎又微不足道。惨烈而短暂的活过,还是麻木而长久的活着,也是我想思考的问题。
整本书精选了芥川龙之介的25篇短篇小说,译者各不同,语言风格也不同。因为日本受中国文化思想影响较多,读来在很多的内容和思想方面有共同之处,读着读着,常常在脑中映出的是中国的人和景。《蜘蛛之丝》对地狱的描写,一样的有阎王,一样的有刀山剑林,而对于佛祖对人性自私的考验,也和中国的无不同之处。《桔子》中那个穿着破旧,给送行的弟弟扔出去桔子的农村小姑娘,和中国农村那许多出外挣钱养家的,有着皴裂的双手,红红的脸蛋的农家的年轻姑娘,又是何其的相似。《六宫公主》中,当男子无意中找到因贫穷而变了模样的公主时,犹豫着没有叫出声,当听到公主吟诗时,终于感动相认,这一细节的描写,让我看到了人性的真实和女人命运的飘浮。《斗车》中的小男孩应该写的就是芥川龙之介自己吧!因一时的好奇,远离家时的恐惧和慌乱。还有比如经典的《罗生门》、《鼻子》、《竹林》,对人性的细微的描述,不同人对同一事情的重述和感受,都显露出作者较高的文字艺术。《河童.》是最后一篇,也是最长的一篇,看得有点烦燥,但也可揣测到作者是想借助河童的生活,对人生、人性、宗教、法律写出自己的观点和困惑。
好的书,是能经入不衰的书籍,所表达的应该是能经得起岁月推敲的内容,诸如对人性、宗教、生死的真实感受和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