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关时节,闲着无聊,带上妻小,先泡温泉,除去晦气,六根清净后,神清气爽,于是开始走亲访友。
带点什么礼物去看望亲朋好友呢?包个红包?太俗。带点果品?更俗。思来想去拿不定主意,最后决定送“对联”下乡,既文雅又省事。
带上文房四宝,驱车前往湘南,准备送对联下乡去。一路忆前思后,不禁感叹万分。想当年(八十年代前)山里人连吃饭都成问题,更别提精神文化享受。年轻人个个企望“跳农门”,走出大山,吃上“国家粮”;小孩子就盼望过大年,吃白米饭,吃大蹄肉;长辈们含辛茹苦勒紧裤带过日子。说实在话,在那个年头农民过年有顿白米饭有几块肉吃就不错了,哪有什么雅兴过年贴春联剪“福”字啊?
过“京珠”,上“厦蓉”,一路风景如画,万象更新,不知不觉已近故乡。十里画廊胜似阳朔漓江,九嶷山上白云飘飞,下灌花海人潮涌动,五里沟内人流如织,金山银山比不上故乡的绿水青山。
回到故乡,看到父老乡亲的生活比蜜甜比花美。小洋楼比比皆是,水泥路入村通户,路灯星落棋布,茅厕变成了抽水马桶。有道是:
头顶蓝天白云,脚踏青山绿水,门前泉水叮咚,院后鸟语花香,村外牛羊成群,村内鸡鸣犬吠,园中果蔬累累,塘里鹅鸭戏水,墙上无须挂画,开窗自然最美,天晴荷锄田间,雨雪把盏神吹,有线电视入户,网络信号恢恢,大爷视频电话,大娘匹图最美。
乡亲们个个满面春风,喜上眉梢,都夸国家政策好。有本事的人早就住上了大洋房,没能力人的政府也扶贫住进了红砖房。乡亲们个个干得顺心,住得舒心,吃得放心,玩得开心。虽没有都市的繁华,但却有乡村田园的清新与宁静,虽没有五光十色的霓虹灯,但却有纯朴厚重的人情味。哪像城里人风里来,雨里去,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住一个楼幢里老死不相往来,辛辛苦苦几十年,都不能拥有像农家这样的小宅院。悔当初苦熬寒窗“跳农门”,看今朝解甲归田苦无门。
旧农村蜕变成了新农村,物质不缺了,生活充裕了,但缺的是精神,缺的文化,送“礼物下乡”不如送“文明”下乡,送“红包”下乡不如送“对联”下乡。
从郴州到永州,又从永州到衡州,行程六百多公里,走访了二十多户亲朋好友,尝到了家乡炒血鸭,喝到故园的红薯酒,领略了岭南纯朴的民风,厚重的人情味。我每走一户就写上几幅大红对联,贴在主人门楹上,装点农家院舍,增添喜庆氛围,主人全家欢喜,我亦其乐融融。走访的几天里,我白日与亲朋品茶饮酒,晚上红袖潻香,借着酒兴撰写春联,妻子为我铺纸,小女替我研墨,亲朋围观助阵,我泼墨挥豪,好不惬意啊!我把真情凝聚在每一个字里,红纸黑字,真情满满。亲朋们高高兴兴地看我写,听我说,他们把挚爱倾泻在每一道一菜品上,蕴含在醇厚的美酒中。我写得舒心,亲朋看得醉心。大红对联点缀了农乡小院,家酿米酒染红了我的面颊。四天时间走访十多家亲朋好友,写干了两瓶墨汁,写完了两刀红纸,却没有写尽我对故乡的一往情深。
临别的那一个早上,乡亲们送我到村口,有的送几个糍粑,有的送几只鸡鸭,有的送几块腊肉,有的送几条草鱼,有的叮嘱我常回家看看,有的叮属我明来再回家写大红春联,尤其是表哥表嫂不把土特产塞满后尾箱就不准我开车,这真是“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乡亲赠我情”啊!
我只带文房四宝而来,却满载“物质”财富而归。这就叫“今年过年不送礼,送礼只送红对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