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随着疫情的发展,线上购物成了大家生活中绕不开的话题。从“Oh my God,买它”,到火爆网络的文化营销“东方甄选”,网络推销话术也实现了从1.0到2.0的升级。
不管这种现象是偶然的还是必然的,主动的还是被动的,都让人们真切感受到了话术在推销过程中的重要性。
而能够促进成交的话术,在《糟糕的经济学》中被称作“甜言蜜语”。首先我们来看下作者与这本书。
01 迪尔德丽和她的《糟糕的经济学》
▶迪尔德丽·麦克洛斯基,美国人,世界著名的经济学家和经济史学家,毕业于哈佛经济学系,之后一直教授经济学方面的课程。
出版作品有《资产阶级三部曲》《芝加哥大学写作课》《企业家的尊严》,她更是被誉为当代“百科全书式”的经济学家。
▶《糟糕的经济学》,旨在提议并建立人文经济学,迪尔德丽指出,经济学应抽离冷冰冰的数字和概念,从而进行实证研究,从历史及伦理层面推进对人类的研究,取代先有研究中的物质奖励。
本书一共三个部分,分别为建议(第一到八章),撒手锏级应用((第九到十三章)及怀疑(第十四至十六章)。划分非常清晰。
刚才提到了“甜言蜜语”,那它和经济学有什么关系,究竟好与不好,我们就来一探究竟。
02 “甜言蜜语”如何在推销中发挥了作用
但凡看过直播的各位,想必有个非常深的感触:我们在主播不同话术的推动下,心甘情愿为自己“喜欢”的产品买单。
之所以用了“心甘情愿”,是因为这一行为没有受到强制或者被命令。
作者指出,甜言蜜语非常流行,即使那些我们认为不需要用到甜言蜜语的行业,也会有我们看不到的甜言蜜语存在。
比如在起火解救中,消防员有时需要进行谈话,以消除当事人的紧张情绪和不配合的状态;而建筑工人也并非总是我们看到的那样,好像任劳任怨地工作着,其实他们也需要不同程度的安抚。
所以,各行业的优秀管理者,之所以能够拿到更高的薪酬,有一部分原因在于他们对下属的管理。这种管理不是以前的呼来喝去或殴打,而是说服。
也就是说,甜言蜜语在不同职业中都是存在的,只不过有些比较明显,而有些比较隐藏罢了。
综合来看劳动收入的话,甜言蜜语在当代经济中所占的比重甚至达到了25%-30%。以至于作者用“在自由社会中……,甜言蜜语都支配一切”来作为第六章的结语。
03 由亚当·斯密说起
提到“说话的能力”,当然绕不开它的倡导者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
而作为经济史学家的作者,她非常赞同亚当·斯密关于人类意义的探寻,同时她也一直致力于让经济学回归到对人类意义的研究上来。
像文章开头所提到的线上营销,“东方甄选”的主播不是一味地推销,而是尽可能赋予每一件产品更加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举个例子,董宇辉在卖大米时说:
没带你去看过长白山皑皑的白雪,没带你感受过十月田间吹过的微风,没带你去看过沉甸甸的弯下腰,犹如智者一般的谷穗,没带你去见证过这一切,但是亲爱的,我可以让你品尝这样的大米。浪漫不止星空花海,还有烟火人间。
总有人说,他们卖的不是物品,而是情怀。是那些我们疲惫一天终可卸下铠甲的柔软,也是那些我们散落在内心深处的款款深情。
作者指出,在17世纪后,推销话术仿佛变了味道,变得唯利是图了起来。纵观我们现在的全民带货,“东方甄选”更似一股清流。
如何让这股清流能够在汇聚大海的过程中不被淹没,如何让这股清流变得日益强大,我认为这也是作者在探讨人文经济学的初衷之一吧。
写在最后:
从经济史的发展来看,未来50年的重要议题将是消灭贫困。所以经济学不该只是冷冰冰的数字和概念,而是应该更关注人文,我想这是对的。
而迪尔德丽称这本书《糟糕的经济学》意在告诉人们,目前的经济学错的有多离谱,经济学只有结合了人类意义的研究,才更有社会价值(书籍原名为《Bettering Humanomics》,直译为改善人文经济学)。
还是用作者的话来结束这篇文章:
现代世界的运转依赖甜言蜜语,如果经济是一块手表,甜言蜜语则是手表的发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