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世纪70年代,特沃斯基(Daniel Kahneman)和卡纳曼(Amos Tversky)两位心理学家已经证明了在某些情况下人们的行为是不合逻辑的,其选择、判断不能与理想模型相吻合,即人类不是理性的生物,并提出了认知偏差(cognitive bias)的概念。
与此同时,特沃斯基和卡纳曼证明有时候非理性是一件好事,但这一点却常常被人们所忽视。人类并不总是能够通过仔细权衡做出理性的决定,但我们经常能够做出更好的决定。
为了便于阐述后面的观点,我们首先要弄明白什么是“理性”。理性一般有几层含义:它可以描述基于客观事实评估的思维过程(而不是迷信或情感);最大化个人利益的决定;或者只是一个明智的决定。本文探讨的理性指的是第一种,即理性决定是基于可靠统计和客观事实的决定,但不一定是最明智的决定。
相信你的直觉
尽管人们越来越依赖“大数据”做决定,但由于自我意识的存在,很难真正地进行理性思考。而且,我们也没有时间和能力对每个选择进行概率统计和潜在风险计算。即使我们具备这样的能力,这样做也会使我们处于不利的境地。基于数据的决策不可能完全消除非理性和偏见,即使有可能基于过去的经验创建一个完全理性的决策系统,由于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里,这对于未来也不是一个万无一失的行动指南。
你也许会不服气?我们先举一个现实的例子:金融危机。专家们费尽心力、绞尽脑汁创造了复杂的模型,自认为可以完全杜绝2007年的危机事件,但是现实是残酷的。我们生活在高度不确定的世界中,任何试图过于理性的系统都存在一个重大缺陷,会引发黑天鹅事件。
在一个可以计算风险的世界里,理性的方法就是依靠统计学和概率论。但在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里,并非一切都是众所周知的,未来可能与过去不同,那么统计数据本身就无法为你提供最佳答案。在现实环境中,我们最重要的决定至少部分依赖于主观偏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