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神经电信号的传递
1.什么是神经电信号的传递?有哪些方式?
传递(transmission):动作电位在神经元间的传播 (神经元内的传播叫传导)
方式:结构上分为:突触传递和非突触传递
按传递机制:化学突触传递和电突触传递
按作用:兴奋性传递和抑制性传递
2.什么是化学突触传递?其机制如何?
化学突触传递:电--化学--电传递 突触前膜的电信号通过释放神经递质转化为化学信号,再到达突触后膜转化为电信号
机制: 突触前膜--动作电位--去极化--离子浓度(Ca2+改变)--诱发神经递质胞吐--到达突触后膜(胞吞)--产生动作电位(兴奋性or抑制性)
去极化--兴奋 超极化--抑制
3 试比较EPSP和IPSP的特征
EPSP(兴奋性突触后电位):轴突末梢兴奋--突触前膜释放化学递质(兴奋性递质)--递质经过突触间隙扩散并作用于突触后膜受体--突触后膜对Na+的通透性增大--产生局部兴奋(EPSP)--始段产生锋电位而爆发扩布性兴奋--兴奋传至整个神经元
IPSP(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突触前膜释放的是抑制性神经递质
4 什么是量子释放,量子大小,量子含量
神经递质的释放是量子式释放
量子释放:以囊泡为最小单元
量子大小:一个囊泡中所含神经递质分子数
量子含量:一次动作电位所释放的囊泡数
5 突触后电位是如何进行整合的?
突触整合:能否产生动作电位取决于突触电位在时间空间上的相互作用
比如EPSP和IPSP的相互作用:
线性:IPSP抑制EPSP的产生(超极化导致EPSP被抑制)
非线性:IPSP分流EPSP(膜通道开放导致EPSP电流被分流,同样被抑制)
6 电突触传递与化学突触传递有何区别?
1.电突触无延搁 化学突触有延搁
2.电突触是双向传递 化学突触单向传递
3.电突触突触间隙小(是化学突触的十分之一左右)
7 突触传递有哪些调制方式?
突触传递易受多种因素影响
1.电位变化--增强/减弱传递效果
2.重复刺激导致传递效能改变--突触可塑性
3.药物影响突触传递效果
8 什么是突触前抑制和易化?其机制如何?
突触前抑制:通过改变突触前膜的活动使递质释放减少
突触前易化:通过改变突触前膜的活动使递质释放增加
机制:
前抑制:去极化使静息电位绝对值变小--动作电位幅度变小--突触前膜Ca+内流减少--释放的神经递质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