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亦曾有陆澄之惑,深知圣人心智博大精深,依然叹服在一问一答间醍醐灌顶。先生说:圣人的心犹如明镜,只因为它很明亮,使它感而必应,无物不照,先前所照的物象不可能还在镜子里,没有照过的物象也不可能预先出现在镜子上。由此想到先生的“花说”。说花由寂到显,取决于人心。心如镜,当镜没有照到花时,花即使存在上千年,镜也同样存在了上千年,镜与花相互分离,虽同时存在,镜中也无花。对人而言,如果心不着于此处,那此物便无法分明起来。 细思体悟,其一.想看花看花想看云看云,立一个明确的志,然后践行!“意识重组物质”,“意识聚合能量”!能量产生功业!其二,不要太相信眼见为实,不要老是争论“对与错”。
真理越辩越明? NO,真理越变越明!看看人类500年来,从地心说到日心说,从相对论到量子力学。宇宙观与世界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曾经的定理、定律正在变得不那么淡定。大至宇宙,小至一花一叶,同样的花,一样的时空,不同的人,不同的心境都能看出不同的“花”来!那么我们为什么一定要坚持自己看到的是真花,他人看到的就是假花呢?学会了360度、时间双向性思考,一定会少很多误会、偏见、是非。其三.坚持静心向内关照,与宗教无关,给自己的思维定期做个SPA。先生曾答陆澄:“元神、元气、元精必各有寄藏发生之处;又有真阴之精,真阳之气”,《心学》中的很多思想都是先生道佛双修,结合儒家入世精神升华后的成果。如果忽略了这一点,无疑会落入“格物致知”的格子里出不来。就像佛陀讲《心经》,是通过一种精深的禅定功夫,突破现有的维度,洞见到生命与宇宙的真相,在科学之外,为我们打开了另一扇门。所以,释道儒“定”中所见、所得,无需包括“量子物理学”在内的现代学术为其解释、站台。毕竟意识方面的经典似乎比科学定理更能经受时空的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