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来讲一讲,刻意练习。学好“刻意练习”这个技能,你必将受用一生。既然提到这个技能这么好。那么首先要了解什么是刻意练习。
“刻意练习”这个概念,最早由心理学家K.Anders Ericsson提出(同时也是一万小时定律的作者),刻意练习的核心。假设是,专家级水平是逐渐地练出来的,而有效进步的关键,在于找到一系列的小任务,让受训者按顺序完成。这些小任务,必须是受训者正好不会做,但是又正好可以学习掌握的。完成这种练习,要求受训者思想高度集中,这就与那些例行公事,或者娱乐色彩的练习完全不同。
怎么做才是刻意练习呢?我举两个例子,你一听就明白了。曾十次入选NBA全明星阵容,联盟历史上,最伟大的三分射手雷·阿伦,在高中时起,一直刻苦训练”三分球”,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将自己三分跳投训练得如此娴熟,动作优美,以至于人们以为他天生就是个杰出的三分射手。中国著名钢琴家郎朗,并未从一开始就有弹钢琴的天赋,七岁时起,郎朗每天平均练琴六小时,曾经一度被邻居投诉。郎朗对弹琴不断练习,积累了大量的时间和技巧,最终成为了国际钢琴大师。
你想在某个领域成为专家,大量的刻意练习是少不了的。你想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某项技能的更娴熟。刻意练习可以帮到你,刻意练习有四个核心点。一、特定目标;二、全力投入;三、及时反馈;四、走出舒服区;说一个我自己的事情,我从小就喜欢打乒乓球,那时候只要课间休息十分钟,拿上球拍和同学飞奔到球桌前,下课后也是如此,那时候我的球技是班上第一,不是因为我有多厉害,而是其他同学水平太“差”了,因为我会”抽球”,就是那种又快又猛的球,对方一般都接不住,“抽球”是我平时喜欢练的招式,经过日积月累练习这招。在我们学校同龄人中我的球技是最好的。
刻意练习能帮助你,在你会的领域、不会的领域提升自己的水平。没有太多高深的技巧,“多用”、“多练”、及时反馈。尤其是当你学会“新方法”去做一件事情,会觉得特别不适应、不习惯。还是觉得“旧方法”好,其实这时候你在走出你的舒服区,刚开始会很痛苦,一旦过了这个痛苦期,你的适应感就来了。就像去一个陌生的环境,一开始会不适应,时间久后,就自然而然适应了。其实刻意练习也一样,让你走出舒服区尝试一些更难的技巧,做好一件”之前不会做”的事。
希望你能用刻意练习改变自己,尝试“想而又不敢做”的事,从而遇见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