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这几天风头太盛,基本上爱国人士、手机发烧友、商务人士、企业家等等一系列人都在为华为喝彩,先是mate9,后是华为5G Polar码,这种水平的实力展现,确实有比“营销手段”更好的作用,特别是现在这个媒体众多、内容不足的时代。
数码这东西,我一直都属于比较苛刻的消费者,所以比较早就用上了华为。以前用苹果,除了良好的流畅感之外,我一直不太满意,毕竟封闭的生态圈和权限意味着诸多不便,不过这一点没有影响苹果的售价。
发现没,在欧美那些人口稀少(相比天朝)的大小国家,苹果一脸高调的挑选消费者,居然越卖越贵。按理说,客户数量都不够才对啊。(这个话题一会展开说)
我对手机的需求,比较看重商务。比如说,手机处理下文档,预定下酒店、Uber什么的。但是就是这些简单的需求,就没有一款手机能做好的。比如文档,用WPS之类的软件打开,键盘就占掉了1/3的屏幕,调用格式、段落之类的选项卡需要不断切换,非常不方便。(用手机编写商务文档的人一定知道我在说什么)
再比如酒店,预定好了出差的酒店,不知道地址啊。又得把酒店名称复制,在地图界面里粘贴、搜索,之后再粘贴到Uber里面叫车,实在是非常麻烦。有的软件甚至不能复制(Agoda之流),还得逐一输入进去。
直到华为 mate 8出现,才陆续有了很多便捷的功能。(不是推文,我就不展开介绍了)mate 9一面市,惊艳啊
双曲面、双摄像头、EMUI5.0、保时捷版本 等等一些列的“手机革命”、“年度旗舰”的光环就来了,正巧,华为5G Polar码又赢得恰是时候,“国家骄傲”、“民营砥柱”的光环更是耀眼。借着这股赶超欧美的势头,华为手机肯定大卖,特别是有一颗超越高通的麒麟960中国芯。
不过,我想说的是,华为是怎么把手机卖那么贵的?
从一千多的手机,做到一万多的手机,怎么升值的?其他手机厂商行不行?个人身价行不行,你行不行,我行不行?
不说企业打造,不说匠人精神,就说说 价格 的本质。
根据经济学的定义,价格是由供求决定的,但现实不是这样的。
就以大家都很关心的房子为例。从08年到现在,不用数据也知道,房子的供应是在疯狂增长的,最初的错觉是人人都需要房子,所以价格上涨。到今年,除了一线城市,全国都有大量空置(初步的数据是多供应3000-4000万套房子),可是价格也没大幅下降对不。以全国闻名的鬼城鄂尔多斯为例,本月在卖的高层刚需房,大概5500-7500元/㎡,相比同等级的三线城市同样水平。
除了一线城市,基本上所有的小区都有大量的空房(晚上去附近溜达下就知道了),即使这样,房租也是逐年上涨的。宁愿不租,也不愿便宜租,是租房市场的真实现状。
又以服装为例,我国服装年产量250亿件左右,但真正能卖出去的只有不到100亿件,累积库存够5年销售。即使这样,服装的价格也没有大幅下降,即使是淘宝款,也基本上稳定在一定水平。
以股神巴菲特为代表的“价值投资者”,基本上都认为,价格是由真实价值决定的。不论价格如何波动,最终会回归到真实价值附近,波动只是时间未到。
诚然,股神的成功不是我能比拟的。但是,就以中国股市的现实足以说明,就算股神的价值理论是正确的,这个波动的时间可能非常非常的长,长到对于大部分普通人来说,没有太多意义。我这里想讲的是对普通人更有指导、引导意义的价值本质。
还有一种观点,就是价格是由成本决定的。这种观点在从古至今的很长时间内都有意义,唯独到了资本时代,大量“羊毛出在猪身上”的事发生(比如京东亏本卖空调、打车软件的烧钱大战,等等),亏本做生意的事随时发生,成本已经和价格分离了。
现在这个时代背景下,价格是由买卖双方的期望决定的,本质上是一种期望博弈的过程。(重点已标出,读三遍!读三遍!读三遍!)
以卖面的小店为例,一碗面的成本(包含店租、原料)可能在5元钱,那么为什么店家卖10元?这时店面老板会考虑自己一个月希望获得的收入底线,以及相应的人员工资。(比如一个月自己拿6000元,两名工人每人2000元/月之类)
可能有的老板开店的时候未必会仔细算,但是内心都有一个预期,这就是期望。那实际销售支撑不了这个预期这么办?大部分人就会选择不做了,而不是降价。
再解释一遍。大部分老板开店的时候,一碗面究竟卖8元、9元、10元、11元、15元,其实内心是没有标准。一般会大致参照市场,知道卖8-12元比较妥当。但是具体卖多少,不由上述的供求、成本和真实价值决定。一般会选择一个价格,比如9元,直接开店。
开店以后,就是期望博弈的过程——可能客户会觉得便宜,来的人越来越多,店家觉得现状满意,选择不涨价;可能客户会觉得贵,来的人减少,店家觉得还凑活,不降价;还可能生意兴隆,卖价涨到了10元,店家仍不满意,觉得自己大材小用、收入可以更高,于是转手,等等。
这就是为什么国内手机智能手机,从几百元到一万多都有。以硬件来说,差异是很小的(尤其是小米、金立、oppo之类的品牌不断刷新“性价比”);以体验来说,软件的功能是非常容易复制的。所以手机本质上,技术优势是非常有限的,可是反应出的价格差异是巨大的。
与手机同理的还有汽车、房地产、服装等等绝大部分的行业,这些行业产品的共性是成本差异很小(服装面料相同、“高性价比”国产神车频现、房地产的建安成本差异很小),软性附加值非常容易模仿(服装设计、汽车的外形、房地产项目的建筑风格和户型),但是价格差异却非常非常大(奢侈品和淘宝货、BBA和国产神车、千亿房企和地方开发商)。
再看一遍本质——现在这个时代背景下,价格是由买卖双方的期望决定的,本质上是一种期望博弈的过程。
正因为价格的本质是期望博弈,所以能在博弈中获胜的卖家就能享受高利润,而与之成本类似,却不会博弈的商家,只能辛苦走量。
博弈的手段有很多,华为的科技创新、找王石宣传是一种手段,奔驰的百年血统是一种手段,锤子的情怀和个人魅力是一种手段。但是,不管怎么样的手段,本质上都是应对期望。唤起和回应买家的期望才是根本目的。就像日本的匠人精神,我们对它有期望,但是这种期望是不能发挥太多作用的,我们很难去客观的评价日本料理究竟比普通街边摊好多少个等级、吃了以后有如何如何神奇的功效,只是因为期望本身抬高了价格。和背后支撑这种期望的因素,以及具体的利益,没有太多关系。
个人的社会价格,也是同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