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敏随笔 |我为什么喜欢胡歌?

      知道胡歌,应该是从《伪装者》开始的,自从《潜伏》后,先生沉迷于谍战片不能自拔,在这个大家都不再看电视的年代,他一部一部地追谍战片,他所谓的高级谍战片。他看电视的时候,我就在旁边呼呼大睡,电视里传来的声音,是我近年来最好的催眠神器。有时候偶尔睁开眼睛看两眼,终于知道了《伪装者》里有个明台少爷。然后,我就从以《伪装者》催眠进化到了与先生一起,清醒着看完了这部电视剧。

     上海名门望族的明氏家族小公子,风流倜傥,身手不凡。他游走在黑白之间,时而狡黠如狐敏捷似剑,时而干净如水温暖似光,纵然身份重重、伪装多变,他的内心也从未沾染污秽,一颗爱国救国之心从不曾动摇。

     我一度以为,我喜欢上的是演员,胡歌。

     等到第二次在屏幕上再次看到胡歌,就是《琅琊榜》了,看完《琅琊榜》后,我竟有点分不清,我喜欢的,到底是胡歌,还是梅长苏了。

     梅长苏,本名林殊,原是大梁国赤焰军少帅,后因梅岭惨案,身中火寒之毒。经救治,林殊改名换面,蛰伏江湖。为平梅岭冤案,梅长苏回到金陵,以病弱之躯涉入政权纷争。经过谋划,终一雪冤屈。梅长苏在国仇家恨、兄弟情义的漩涡中见招拆招,奏出“江左梅郎”赤子之心下的一曲慷慨悲歌。

     哦,又是一曲爱国忠君之歌,又是一颗燃燃的赤子之心。

    然后,再看到有关于他的消息,就是诸如他急流勇退,当红之时隐退留学之类的。

    直到昨天,看到《朗读者》第二季。

   《哈姆雷特》,经典独白,“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献给在迷雾中砥砺前进的朋友们。


     嗓音一开,话剧演员独特的语言功底便折服了所有的观众。没有死里逃生过的人哪里懂得什么生命的意义。胡歌说,“我能够留下来,应该是有一些事情要去做”,这与梅长苏那句“既然我活了下来,就不能白白地活着”,互相映衬着,熠熠地闪烁着生命的光芒。

     谦逊、感念、情义、珍惜,都不足以形容他

     胡歌,让林殊从《琅琊榜》中走出来,有了一张清晰可见的面庞,而金陵城中那个鲜衣怒马的少年和那颗不死的赤子之心,也渐渐地与他重合。

    他在李雪健面前弯腰俯背,不断地低声说着:受之有愧,受之有愧;他在老者经过的地上,顺手捡起一个塑料杯,防止老者滑倒;他给粉丝签名,寄语“生命是一场难得的修行,不要轻易交白卷”


     我相信,不会再有人比胡歌更适合梅长苏。

     终于我明白了,喜欢胡歌,是因为我喜欢他身上的气节,还有他对生命的理解。

     人,最难的事情,就是在困顿之时无法自拔,自拔之后又无法释重前行

     愿,涅槃过后的胡歌,如凤凰般璀璨,如钻石般夺目

     愿,人性的光辉胜于皮囊的精致,对生命致敬。

     始于颜值,终于秉性,我喜欢的,就是胡歌。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