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网络上一则关于村干部的不雅视频再次让村干部火遍全网。相信大家对村干部的日常工作和生活很有兴趣,我是一名90后村干部,工作至今也快8年了,对于乡村工作,也有一定的见解。回想这十年,有一定感触,特作此文,给大家分享一下。
村干部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它不属于公务员、事业编、也不是和政府签订劳动合同的聘用人员,村干部是由党员、村民代表选举产生的,分为支部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简称“村两委”,支部书记、副书记、支部委员由党员大会选举产生,村主任、副主任、财经委员、治保委员、计生委员由广大村民直接选举产生,新的《选举法》规定,村两委任期为5年,干部职数根据村里人口进行配置,一般为5-7人,可以连选连任,村两委干部一般交叉任职,村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一般实行“一肩挑“。所谓”一肩挑“指的是村支部书记同时担任村委会主任,其他干部根据不同情况任职,比如有的干部不是党员,只能担任村委会职务,有的干部只担任村支部纪检委员,不在村委会任职。当然,也不绝对,每个地方基本情况不一样,少数地方也有分别任职的情况。
村两委干部领取一定的待遇(村干部不脱产),注意,是待遇,不是工资,由上级财政拨款,一般每个县市统一。待遇金额根据每个地方经济条件决定,像我们中部地区,村一级的待遇一般每个月不超过3000元,经济基础好的地方,像省会城市,有税收,政府经济条件好,村干部大概每个月2000多元,除了这些,还有一部分,是由中央拨付地方的转移支付进行分配(也是每个地方都不一样,但在同一省份,大同小异,都差不多)。我们属于省直辖的县级市(级别是副地级市),一般年底根据村年终考核得分进行计算,主职干部一档,一般在12000-15000之间,副职干部一档,在10000元左右。综合来算的话,一年在30000元左右。
再说一下村干部的基本工作,总体来说,村两委就是一个乡镇政府的缩小版,每个干部根据情况进行分工,对应各个乡镇办公室,平时的工作,除了自己的事业(因为还有自己的家庭要养活,大部分村干部或从事农业生产、或经商),村里的一些琐事,如保障农民生产、抗旱、调解矛盾,还要完成镇政府各个办公室交办的任务。任务内容五花八门:如秸秆禁烧、“两癌“筛查、两保征收、国土、环保、民政事务、厕所革命、精准扶贫(现在换成了巩固脱贫成果)等等一系列事情。除了这些,还有迎检备检、坐班值班、防汛抗旱等。除了这些,还有最重要就是争取一些项目来改变村里的面貌,提高群众的幸福感。比如美丽乡村建设、国土整治项目、高标准农田改造项目、美好生活共同缔造项目以及民政方面的老年照料中心、积分制建设、幸福食堂等等。
农民是一个复杂的群体,所以农村基层工作错综复杂,可谓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上级政府的各项政策,一级级落实下来,最终还是到了村一级,要想一项项完成,村干部要付出相当的努力,各项事务太多,大多村干部都是紧着村里的事情优先完成再去忙自己的事情,从目前来看,不脱产的村干部确实向着全职干部在进行转变。
这是第一期,以后的文章,我会分别就各项工作的具体实施向大家作以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