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多是件危险的事,然而,沉默是件更危险的事。——白岩松
01幸福的真相:幸福永远无法到达
我们听说过99%,99.9%,99.99%,99.999%的黄金,但没人听说过100%的黄金,幸福恰恰就像“百分之百”的黄金,可以无限靠近,但终究无法彻底到达。
国外做过一个调查,人生的幸福指数呈U形曲线,意即童年和老年是最幸福的,中年幸福指数最低,由此可见,幸福是一个动态的渐变过程,重要的是历程而不是结果,因为人生是一条无法逆转的单行线。
以前吃饱喝足就是幸福,现在有房有车还是不幸福,为什么?
因为幸福有层次,生理,情感,精神,一层比一层高级,一层比一层难以到达,很多人满足了温饱,便止步于温饱,而不去追求情感层面,精神层面的幸福体验。
没了追求也就感受不到幸福了,人们止步的原因不是因为层次难以达到,而是选择了把时间浪费在无用之上,比如抽烟,打牌,喝酒,沉迷网络……
这些放松方式不是不可取,而是只图一时痛快,过后还是闲得慌,空虚得很,所以,得做点有意义的小事,才能更好地拥抱无聊。
比如,下棋,写诗,阅读,画画,独处等等,这些小事之所以优于前者,是因为它需要身心的同时配合,并且可以得到情感的高级体验,是一种在忙里偷闲中享受心灵的腾飞,拥有创造力的幸福,而不是,苹果砸到自己头上,把苹果给吃了。
02成功的真相:失败是一门必修课
市面上永远不缺“成功学”,因为人人厌恶失败,我们都渴望成功。
可是从小到大,我们无数次被教育要努力,要奋发,要追求,却从来没有人告诉过我们,如果遇到了失败,该怎么办?
我高考那年,邻校有位同学跳楼自杀了,因为人们都说,高考失败这辈子就毁了,没人在后面补一句,万一考不好也还有退路可走,比如复读,比如调剂,再比如学一门手艺……
去年,中兴有位程序员跳楼自杀了,留下一家老小。我想起在网上看到的一句话,考90分给颗糖,考60分打一顿。这是多少孩子的真实写照啊,只许成功不许失败,却不知成年人的世界,还有比考60分更残酷,更现实的打击,比如裁员,比如生了大病……
生活中从来都不缺从小优秀到大的人才,对此人们总是很惊讶,可更加令人惊讶的是,那些从小到大优秀的人,往往经受不住一件平常小事的打击,比如一次考试,一份工作,一段恋情……
他们似乎什么都不缺,唯独缺了面对失败,遭受挫折时的处理能力。
人们常说失败是成功之母,意思是成功由失败孕育,但很多人表示不赞成,因为他们眼中许许多多“别人家的孩子”都是一路优秀到大,一生顺风又顺水,一辈子开了挂似的。
其实,那都是“假象”,或许我们只看到了别人的成功,而失败被自动屏蔽了,被莫名其妙给隐藏了。
比如林则徐,一世英名存于著名的“虎门销烟”,没人知道,虎门销烟一年后,林则徐被去职;
再比如苏轼,我们赞叹他挥毫泼墨般诗意的才情,却没人关注他一贬再贬的官宦生涯,凄风苦雨;
又比如天才莫扎特,他的音乐至今风靡全球,但没人知道他在故乡被人排挤,驱逐,命途多舛。
由此看来,成功和失败不像是“母子关系”,倒更像是“恋人关系”,相依相偎,彼此互生,相辅相成,彼此造就。
有成功就一定会有失败,有了失败才有了成功的可能,没有谁是天生的赢家。
比起成功,人们往往经受不住失败的打击,也因此“抗挫”能力比“享成”能力更重要,更必需,失败比成功的意义更可贵,更值得牢牢抓住,从中学习,从中受教。
白岩松说,人在胜利的时候是不必做决定的,但在失败的时候要做决定。
在我看来,这句话是对失败的最好诠释,做决定意味着变革,意味着可能走向成功。
03生活的真相:生活90%都是平淡的
白岩松说,我一直认为人生只有5%的快乐和5%的痛苦,剩下90%都是平淡。
工作之余,在平淡的日子里,白岩松痴迷两件事,一是书籍,二是音乐。
读书使人相信。
对白岩松影响最大的一本书是《新华字典》,因为只有《新华字典》是一个标准答案,而其它所有书,它们起的作用是,在生命的不同阶段,给人填注不同的营养。
阅读不分种类,而分阶段。
有的书,二十多岁的年纪读不懂;有的书,只有经历过婚姻爱情的人才能读出个中滋味;还有的书,得等年老以后返回去才读得懂。
书籍就是这么一个神奇的存在,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前人精彩纷呈,各具特色的人生历程,总会给你或多或少的答案,所以读书讲究时遇和机缘。
赶上了,读懂了,看透了,或许人生实苦,但还是值得走一遭。
想来,每个人的人生经历都是不同的,所以阅读的另一种意义便是在书中找寻自己的影子,读书其实是找寻自己,找寻那个未来更期待的自己。
音乐记录时代。
白岩松说,音乐比新闻更真实的记录了时代。
音乐同书籍一样,没有门类之分,只有好坏之分。
在浩瀚无垠的音乐领域里,白岩松尤为钟情古典音乐,因为古典音乐里蕴藏着两种古典精神。一种是现代生活所不具备的田园般的纯净,另一种是人性,最本质的人性。
哲学家赵鑫珊说,人性的进化是很慢很慢的。这句话从另一方面证实了古典音乐的价值所在,它里面蕴藏着人性,人性是永恒的话题。
人性既有人生百味,也有拯救和希望,所以音乐对白岩松的意义是一种信仰,在音乐里他能找到比世界更大的世界,那就是人的内心。
一直以来,我以为新闻人的生活除了工作便是休息,因为他们很忙,忙着做节目,忙着做准备,忙着学习新东西,忙着研发新节目,似乎整个生活都离不开节目和主持了,其实不然。
真正厉害的人,总能找到自己除工作以外的价值所在。
白岩松对书籍的热爱程度有多深,对音乐的痴迷程度有多深,通过两件小事便可知晓。
一件事是房东不续租,他们得搬家,搬家的目的地在同一个小区200米远的地方,但那次搬家他夫人累得肾炎发作,因为他的书太多了。
另一件事是1995年,白岩松的夫人花了二百六十块,买了两张柴可夫斯基的CD作为丈夫的生日礼物,当时两人工资加起来只比两张唱片的钱多一点。
因为热爱,所以舍得。
岁月那么长,平淡的日子又那么多,人总得从工作以外的地方找点有价值的东西,享受生活的平淡,体味日子的悠然,探寻生命的真谛。
生命的真谛是什么?
有人年纪轻轻就懂了,有人耗尽余生也不懂,但最有意义的方式,莫不是一点一点去参悟,一点一点去看透,不同阶段有不同的体验,不同的滋味。
若非如此,一个人二十多岁便衣食无忧了,那余下的五六十年,该要怎么过?
以上3点,是我读《白说》这本书感受最深的地方,其实这本书大部分写的是,新闻、社会、人性、改革等偏向于传媒专业探讨的话题,但书中很多话语更像是一种警示,点醒了沉睡的人。
白岩松说,痛并快乐着是我们的宿命。
我想,这也是命运的真相,痛苦和欢乐永远交织缠绕,喜悦和泪水总是相依相伴,生活就是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
即便如此,我们要尝试寻找第2个答案,习惯探寻第3条道路,因为,真相不是非此即彼,世界不是非黑即白,得失不是非有即无,进退不是非取即舍,活着不是非输即赢。
人生如跳高,该是以最后一条的失败来宣告自己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