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自媒体的兴起,写作开始成为很多人转战自媒体的敲门砖。
缘何选择写作?原因很多,简单归纳,一来,写作入门相对来讲比较容易。但凡有想法有话说,就能转成文字。二来,多多少少总有人真心喜欢写作,文学爱好者可以借多媒体把自己的爱好放大,把兴趣发展成谋生利器,美事啊!
可是,当你真正开始着手写作,才发现:原来没那么简单!
比如我,从小语文为学习强项,工作也是跟文字打交道比较多。机缘巧合,遇到了一群爱读书爱写作的朋友,又受任务驱使,开了头条,也开了写作变现的念头。
今天,是在头条的第16天,每天勤于耕作。但要论收益,微乎其微,不提也罢。
不过,我告诉自己,首先不看收益,沉下心来把自媒体写作的底层逻辑搞清楚。
于是我开始关注一些大号分享的经验,昨天又听了格格巫老师的直播,于是结合自己的新手上路实践思考,对新手型写手如何顺利出道,进行了复盘。
1、明确受众:树立用户思维。
自媒体写作,要有利他思维,即用户思维,想好我这篇文章是为哪类人群写的,我能给他们带来哪些有用的东西。
我觉得这是写作的起点,也是远点。
大家不妨去留心一些垂直领域的大号,读他们的文章,真的很有获得感。所以,我们写作,收益不是首要目的。用格格巫老师的话说:要有“送礼物”的心态。
或许有人质疑:上学时老师一直教我们“我手写我心”,写作就是写自己想说的,有错吗?
没错,不过有前提。前提一:小学生。初学写作,“我手写我心”能让初学者容易下笔,消除畏惧感。前提二:知名作家。他们具有深广的思维和胸怀,即使是个人所思所感,却具有启发意义的哲思,传递经久不衰的情感、理念,他们,其实已经在“送礼物”了。
所以,若想收获自媒体写作变现的成就感,在写作之前,不妨先自问一下:我分享、传递了哪些有用的东西呢?
日本知名企业家、“经营之父”稻盛和夫在他的著作《斗魂》中这样说道:
“事业的良机绝对不会眷顾以自我为中心的人。”
“是只考虑自己还是先为对方着想,这决定了我们的人生是在天堂还是在地狱。”
新手上路,记得转换一下思维哦。把写作当成“送礼物”,受众优先,自己成长也会随之发生。
2、实践第一:不要耽于想法。
是不是常常会这样跟自己说:等想得周全一些再动笔吧!等学好了再写吧!
这样想的人,一定是很谨慎,也追求完美的人。谨慎和追求完美,是优点。但从写作这件事来看,它也成了拦路虎。
写作是一种技能,技能需要锻炼,需要实战。
新浪名博博主、豆瓣红人、百万畅销书作者——特立独行的猫,这样分享她的成功秘诀:
“我开始写的也都是屎,屎写100天就好了。”
话糙理不糙啊。
曾经,我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每天1000字。但写了两三天。就不了了之了。工作累、没时间、没想好,成了常用借口。
现在开了头条,我不想荒废,于是保持每天写作的热情。文章来不及,就写头条。每天还要思考写作素材。总之,必须留下点文字。写的时间长了,写作的手感、灵感自然就会来。
孔子说:思而不学则罔。而就写作来说,“思而不做则废”。
所以,光想,是没用的。动起笔来吧,实践出真知。
3、敢于亮相:大胆见“公婆”
记得我第一次分享书评到群里,说了这样一句话:“丑媳妇斗胆见公婆,还请大家多指教。”
群里幻影管家为我点赞,说:先完成,再完美。
顿时,心里敞亮不少。
从此,我就常厚着脸皮把自己的文章发到群里,请大家围观点评。我从后台的数据来分析文章的受欢迎程度。每多一个粉丝,多一个赞,多一句评论,都让我很激动,也很受鼓舞。数据显示不理想,我就思考如何调整。
敢于分享,可以帮助自己更好地审视自己。
不由想到了自己刚工作时的情形。很多新入职的老师,都害怕别人来听课。我也害怕,但我还是盼着有人来听课。
为什么?找批吗?对的!
新人嘛,肯定问题多多,自己不一定看得清,即使看到了也不一定有好的方法去解决。有老师愿意来听课指导,对自己的专业成长来说不是一件大好事吗?
所以,那时的我,有人来听课,我从不推托,甚至有时还主动请前辈来指导。我清楚,过了几年,成了所谓的成熟型教师,就不好意思再这么暴露问题了。趁年轻,多多自找麻烦吧!
在自媒体写作这条路上,想要快速成长,不要学羞答答的玫瑰静悄悄地开。而要学向日葵,敞亮地、大方地,向着明亮的方向,展示自己。
4.学会放手:放开导师的衫尾
因为是新手,所以常常会寄希望于导师,希望自己写的文章能得到导师一对一的指导,再发布。
很虚心。但是,一直等着导师来指导、修改,并不现实。一则,导师没有那么多时间,而且,新手的文章肯定问题多多,导师也很为难:都说吧,会打击人;少说吧,导师有点看不过去。二则,导师帮你改,终不是长久之计。
就像初学走路。终究要放开大人牵着的手,终究要离开提供支持的学步工具。
当然会摔跤,但自己爬起来才能逐步强大。一味等待别人来搀扶,终究难以独立。
作为写作者,要学会自己修改自己的文章。
怎么修改?有一个很简单的方法,就是——“读”。把文字放到口头读一读,自然就能发现问题:错别字、语句不通、逻辑不顺等。读读,改改;改改,读读。
经过这一步的修改,文章起码能文从句顺。
在这基础上,可以“进阶修改”——比较。要修改的地方,可以想好两三种写法,然后比较,择优录用。
在古诗词的创作中,如此斟酌修改的佳话不少。“僧敲月下门”还是“僧推月下门”?“春风又绿江南岸”还是“春风又到江南岸”“春风又过江南岸”?“红杏枝头春意闹”还是“红杏枝头春意浓”?……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评价这些匠心独运的诗句:巧用一字,境界全出。
所以,好文是修改出来的。
不要因为自己是新手而心生怯懦。对待写作,需要谨慎,需要敬畏,但是也需要抱有热情和自信。
牢记:先完成,再完美。
再送给新手们一句话,也包括我自己: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
与大家共勉。写作路上,一起加油!